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光明日报 >

师德师风与高校管理

2013-10-31 14:35:57 光明日报
分享到: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师德师风规范,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探索。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而且与高校管理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师德师风规范,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探索。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而且与高校管理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在高校管理特别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片面的幸福。在当前的职称评审中,尽管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但由于扩充了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又由于课堂教学的投入一时绩效难显,于是个别教师热衷于能够为自己短时间内带来效益的研究和服务项目,几乎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普通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上。这些教师也许能从金钱和个人荣誉的获得中体会到工具性的幸福,也许他们对不能尽心育人心怀愧疚和不安,也许他们已然忘却了通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爱戴和成长中获得教书育人的幸福之源。
  
    
  二是简单的数量。为了便于量化管理,一些高校不顾及高等教育活动多因素影响的现实,把所有业绩都转化为简单的量化指标。在学生评教中,简单地把学生的评价分数,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致使一些教师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迎合学生的需要。由于科研项目的量化较为简单(其实也不简单),从而导致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高悬科研的量化利剑,使得教师忙于应付科研考核指标,对于教书育人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就只能轻轻地放置到一边了。
  
    
  三是缺失的关怀。在教师管理中,一些高校采取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青年教师是最需要资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处于事业发展最艰苦的阶段,却往往在这时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一旦某一青年才俊破蛹成蝶,成为学术明星或教学明星,则各类项目、机会、资源蜂拥而至。有的教师可能教学水平很高,但因为没能完成硬性的指标要求,不但职称无望,还有被淘汰的危险。
  
    
  的确,当前高校教师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教师信仰坚定、不为名利、教书育人、默默奉献。但是假如我们高校的管理制度不能为之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样的坚守和努力,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改革那些有悖于师德伦理的高教管理制度,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回归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被并列为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但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社会机构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学。高校的其他功能,另外的社会组织机构也能完成,差别不是根本性的。唯有立德树人,非高等院校莫属。金钱和权力,可以给所有职业人员带来幸福,但这样的幸福并不能凸显教师职业的本质内涵。教师的幸福来源于他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律,来源于桃李满天下的奉献,来源于诲人不倦的实践。因此,重科研和社会服务,轻教书育人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设计,是值得反思和检讨的,是需要及时调整的。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应该规训和诱导教师们为负载着金钱与权力的各类项目疲于奔命,却无法获得教书育人的本真幸福。
    
  
  第二,回归管理本质。当前高校管理制度中,有的是和师德师风直接相关的,如一些地区和高校在职称评审上对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有的管理制度表面上可能与师德师风建设并不直接相关,但会在无形中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对高等教育采用统一、量化管理也是可以的,但至少有一个前提是不能简单地用不涉及问题本质的数字指标,来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学生个人的努力,周边环境的影响、家庭的背景和教育、个人的特别际遇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学结果具有滞后性、模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有的结果可以直接显现出来,有的结果可能要到很多年之后才能了然领悟。有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出来,有的却只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来。所以,衡量教师业绩的指标不但要科学合理,更要考虑到量化指标的限度,要考虑到教学是个性化极强的活动,决不能把教师们的眼界滞留在短期几个量化指标的满足上,需要给予教师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远大追求留有更多空间;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教师只有申请和完成相关项目,才算完成指标任务。在教改和课改项目压力之下,一些教师引进并不合适的教改、课改新概念,不断变换名称,重复申报项目,缩短项目完成年限,急功近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异化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有的教师心里产生是为了完成项目,还是为了学生发展的焦虑。总之,高校的管理制度设计,要尊重教育规律,回归管理服务教育的本质,促进师德师风的提升。
    
  
  第三,回归人文关怀。教书育人,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内涵。一是教师自身要拥有正确科学、高尚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诉求。如果教师不能在日常工作中体会到公平、快乐、自信和幸福,很难拥有感化学生的动力和情操。试想一名教师在金钱和权力奴役下疲于奔命,如何引导学生高贵的品行?一名兢兢业业,在当前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下日益边缘化的教师,是否有底气去鼓励学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二是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制度保障。有的教师因为害怕对学生严格要求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一味迎合学生,放弃对学生教育的责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对教师坚持操守,履行教育职责的制度保障是缺失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管理制度多多少少是有着价值诉求和人文属性的。简单地从别的领域移植而来的项目管理、市场竞争所包含的价值诉求很可能会消解教育活动应有的人文关怀。项目管理的价值意蕴之一是明晰可测量,但这与教育结果的模糊性、长期性不相吻合;市场逻辑的自利性、适者生存和世俗性的功利诉求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公共性、长期性和对高贵品质的追求有着冲突。借鉴其他领域优秀管理制度和方式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必要的,但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有一定的适合度和限度。
    
  
  当然,我们所描述的只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冰山一角,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还涉及到高校之外的制度氛围、文化习俗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等因素,并非简单通过高校自身努力能够完成的。我们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对师德师风的重大影响,能够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类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考量内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书记 童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