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显著增强,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实习满意度上升到95.2%,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学校长久以来的不懈努力与进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以来的不俗表现为它的毕业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描绘了一个似锦的前程。
订单班学生在企业实践
企业技师为学生讲授食品工艺课程
学生做食品分析实验
又是一年就业季,在其他学校毕业生为前途命运担忧之时,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学生却可以安心“享受”这最后一个学期。“我们这届食品专业的学生早在入学时就被好利来预订了。”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招生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逐年攀升,很多学生初入学时学校就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所以他们的就业根本不用担忧。近年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显著增强,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实习满意度上升到95.2%,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学校长久以来的不懈努力与进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以来的不俗表现为它的毕业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描绘了一个似锦的前程。
作为一所拥有54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对职业教育有着一套独有的理解与诠释。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2012年,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重点打造食品生物工艺、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机电技术应用五个重点专业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数字校园两个特色建设项目。通过两年的建设,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服务地区经济,并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中专学校,其中的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更是成为业内的佼佼者,领跑于其他学校。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立足行业,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创新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材与技能、课程与岗位、专业与产业的全方位对接。
创新培养模式 对接用人需求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如何将一所“老校”办成“强校”,成为示范校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即以学生为本,所以借着示范校建设这个发展契机,学校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培育出优质人才。”为此,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通过专项调研,了解学生与企业需求,并以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剖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岗位需求,寻找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创新了“岗位对接、淡入旺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别具特色。
在“岗位对接、淡入旺出”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下,经贸学校与天津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达成了订单培养协议。双方本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原则,挖掘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实施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在第二、三、四学期企业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安排学生阶段性企业实习,在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为保证企业实践教学效果,做到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融合,学校与好利来共同建设了多功能专业教室,同时,也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研讨研发的培训基地,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专业共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量体裁衣”,探索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赋予了它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岗位对接、淡入旺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使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受益。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理论、实验实训的基本技能和企业实际岗位操作能力有机结合,为将来的就业乃至创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企业解决了季节性用工问题,使企业还可以及早介入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培养,缩短员工培养周期,降低培养成本。而对学校而言,则可以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可谓“一举三得”。
改革课程体系 对接职业岗位
为确保学校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更好地实现岗位需求对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打破原有“以学科体系为主线、以理论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全新的“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调整课程设置。以实际工作对象为背景,以解决典型问题为标准,以先进教学设备为手段,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学校在好利来工贸公司建立了食品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承载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学生实习、技能实训、教师岗位培训、实践锻炼的功能,较好地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主干课程实行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分段进行。即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树立职业意识;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树立岗位意识;第三、四学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进行中,根据企业生产淡旺季需求,安排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即在企业生产淡季,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企业生产旺季,学生在相应岗位上进行生产实习;第五、六学期,在完成专业教学后进行顶岗实习,接受好利来工贸公司的企业文化、职业操守、行业规范标准的学习培训,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校内教学中,增大生产性实训课时,调整实训项目,落实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顺利对接企业实践教学的岗位需求。而企业实践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蓝本,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开展复杂技能的学习。通过校内学训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将“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融入课程体系当中。校内专业课程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
在“岗位对接、淡入旺出”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下,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职责要求,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专业主干课《食品工艺》、《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行以证代考。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校企共同培养 实现全面育人
学校好利来订单班12-16、12-17班,在2012-2013第二学期进行了为期6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企业运行与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与岗位设置、企业对于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内涵。2013-2014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6周的企业生产实习。在企业实践教学中,通过岗位能手的传帮带,企业专家、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岗位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结合学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学生在企业学习积累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得到及时巩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加以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校企资源共享,相互融通,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其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王媛媛获得面点项目三等奖;在2013年天津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张欣欣获面点项目一等奖、冯宇馨同学获三等奖。同时,在学生技能取证工作中,新增“烘培工”取证项目,各项节能证书取证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