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践 > 改革实践 >

“双师型”教师,培训可以这样搞

2014-03-10 10:06:49
分享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双师型”教师的紧缺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双师型”教师的紧缺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双师型”教师培训现状
  梳理“双师型”教师现有的培训模式可以发现,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框架五花八门。其中校本培训模式、企业实践培训模式、多元化合作办学培训模式、高校进修模式、教师自学成长模式以及有效教师培训模式等,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体系。
  深入研究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是资格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在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从而造成对“双师型”教师在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上的偏差,最典型的莫过于把“双师型”当成“双证型”,以及要求每名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观点。
  二是培训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严重缺失,造成了主观愿望与培训操作环节的明显脱节。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缺少对企事业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愿意与学校联姻的行业或企业不多,使得培训工作呈现尴尬局面。因此,从根本上落实实践环节是教师培训的关键。
  三是技能培训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参加实践锻炼和相关培训是“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但由于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繁多,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且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而难以落实。事实上,专业课教师多课时、多任务的庞杂性工作,使教师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难以抽出时间参加培训。
  四是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方案的实施力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是普遍难题,职业学校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实训教学往往只能进行一般性技能训练。此外,一些新进教师感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较高,心生畏难情绪,缺少培训动力。
  培训模式如何创新
  目前国内没有哪一所学校和哪一个培训机构,能够解决全国1万余所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所有职业院校师资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全国成千上万星级行业企业的实践与实训资源,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培训平台。这种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培训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优势组合上,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提升、平台驱动”培训模式。
  “政府主导”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敏感词,虽然褒贬不一,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说,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替代“政府主导”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来实行,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财政、统一考核、统一监管、统一方式。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已取得累累硕果,“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更需要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其中学校的主体作用在于被培训者专业理论上的提升与发展,而企业的主体作用在于被培训者实际操作能力上的技能化和技巧化。
  “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由管理运作系统、资源共享系统和咨询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管理运作系统包括文件政策系统、项目选择系统、注册缴费系统、作业提交系统、终结评价系统、证书生成系统等子模块;资源共享系统包括学校主体资源、企业主体资源、优质共享资源、社会征集资源等子模块;咨询服务系统包括项目咨询、学习咨询、资源咨询、证书咨询等子模块。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目标。
  培训模式创新的策略
  首先要有效发挥政府主导的“指挥棒”作用。教育、人保和财政部门要将“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培训政策和法规,通过一系列具有积极性、建设性和支持性的政策,使教师真正深入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企业环境下的实践能力。政府还应出台具有约束性的政策,让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培训主体。同时要建立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打破教师系列职称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无法互评、流通不畅的局面。
  其次是有效体现学校企业的“双主体”责任。“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企业行业中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实践环节教师,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传授给学校一线教师。
  再其次是有效激发平台的“内驱”能量。长期以来,教师培训中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与考核不力,依靠网络平台,则可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只要整个培训的管理工作依赖于平台,如项目的启动、学习者报名、过程考核、证书生成等全部在网络上完成,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培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平台培训资源的建设,要以名师名家为主体系统开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