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薄弱“死扣”怎么解?
好老师“下得去”,也要“留得住”
“我留学回来后,发现家乡中学实力比当年弱了很多。亲戚告诉我,好老师去了省会城市,好学校也向那边集中了。”百度CEO李彦宏委员对家乡优秀师资的流失充满担忧。
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代表也有同样的担心,“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老师工资、福利等也低于公办学校,导致学校在师资力量上陷入困境”。
教育均衡与否,关键在质量,而决定质量的关键在师资。农村校、薄弱校的师资“死扣”该如何解?好老师怎样才能“下得去”“留得住”?
很多代表委员纷纷指出,当前“短期式”“走校式”的教师流动效果有限,教师流动必须形成常态机制。
“条件差、责任大、职称低、机会少”——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代表用这12个字来形容乡村教师的现状。他建议,通过财政投入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完善补助、激励以及晋升机制,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解除乡村教师后顾之忧,也要建立乡村教师的“再教育”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江苏省淮安市市长曲福田代表建议:“应加快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制定出具体的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并建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面向农村薄弱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使其‘一专多能’。”
青海西宁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庞晓丽委员建议,教育质量提高、师资质量提升需要“输血”,也要注重当地优秀教师“造血”机能的提升,给他们搭建适合的平台,让他们就近传帮带。
高科技手段怎么用?
加强教师培训,搭建信息化平台
“今年两会,记者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每年的关注点都绕不开“教育”。这一次,他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并利用移动互联和互联网的现代技术,把优秀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偏远地区。”
刘利民则给出这样一组数据,佐证信息化技术在教育均衡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在全国平均11个学生就有一台电脑,58%的中小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全国80%多的教学点通过接通网络等方式接收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农村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
马敏委员的调研结果却不乐观,目前教育信息化仍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师资培训薄弱、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等现象。
“要求东部城市和西部边远乡村选择同一个模式、同样的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显然不现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代表建议,设立改革实验区和试点校,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
云南省屏边县第一中学校长李光成代表则建议大规模开展对农村师生的信息化培训,让农村师生真正和优质教育资源产生互动,使信息化教学“活起来”,“应该追求一个目标,即采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还原实际的讲台教学,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