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的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汇集了240多个职业院校及企业的900多项作品。这些作品有着风采各异的表现形式,有生产车间、餐厅厨房、植物小屋,甚至还有农家小院。小至民间绣花艺术品,大到现代工业产品,贴近生活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表达这样的主题:职业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的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汇集了240多个职业院校及企业的900多项作品。这些作品有着风采各异的表现形式,有生产车间、餐厅厨房、植物小屋,甚至还有农家小院。小至民间绣花艺术品,大到现代工业产品,贴近生活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表达这样的主题:职业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绿色营养“百笋宴”
“美味莫如笋,八珍不可及”,在这次展洽会上,浙江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奉献给参观者的,是一袋袋竹笋食品和一道道竹笋菜肴。
“尝尝哦,天下第一素食,绿色无污染营养食品。”一位头戴厨师帽的老者向记者推荐。这位老者名叫曹位钧,是“安吉百笋宴”的发明人。除了国家高级烹饪师外,他还有着多重身份——安吉美林度假村的饮食总监、安吉职教中心特聘教师、安吉职教中心“百笋宴”研究院名誉院长。
安吉是我国第一竹乡。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大自然的恩赐,在县政府的牵头下,5年前,县职教中心和美林度假村、嘉祥食品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成立“百笋宴”研究院,研究新的竹笋加工方法。“校长当院长,美林老总和嘉祥老总当副院长,现在已经开发出200多种笋菜的烹饪方法。”曹位钧说。
“我们学校烹饪班的学生,高一要学会100种竹笋菜肴,高二要学会200种。”校长童少飞告诉记者。“学校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今年我们美林度假村也只分到两名毕业生。”曹位钧说。
聋哑青年的幸福生活
在一个展台前,一位年轻的参展人员拿着一件红色的软陶兔展示给参观的人看。确实,这一组十二生肖软陶作品,每一件都工艺精美、栩栩如生。
就在大家啧啧称赞的同时,展台后两个朴实的小伙子一直在低头又揉又捏。不一会儿,又是两个生动的作品从他们手中诞生了。
这个年轻人是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老师,姓李,这次来天津担任学生的手语翻译。李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承担着对口援建西藏的工作,两个藏族小伙一个叫索朗次仁,一个叫丹增晋美,都是他们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软陶工艺品是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两个藏族小伙的专业是面点烹饪。”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水平,让这些作品走向市场,今年初,学校和百逸艺术品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公司派来了工美大师担任学校的老师,并和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让这些残疾青年能够一入学就就业。公司在全国很多地方设有销售专柜,负责包销学生们的作品。“这一套12生肖,能卖240元,那幅软陶画,能卖2000元。”李老师说。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李老师自信地说,这样的培养目标,完全可以让这些残疾青年从事体面劳动,过上幸福生活。
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藏族的唐卡、新疆的乐器、绵竹的年画、楚雄的楚雕……展洽会上,来自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用职业教育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唐卡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瑰宝,一般由寺庙的艺僧口口相传,没有三五年是学不会的。但是,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的藏族学生陈文顺,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唐卡的制作工艺。在展洽会现场,她精心描绘的唐卡“大美青海”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这都得益于学校开设的唐卡专业,让我们可以掌握这门工艺。”陈文顺高兴地介绍说,学校的校办企业还把他们平时的唐卡作业回收销售,至今她已经赚了几千元了,相当于父母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
和唐卡一样,绵竹的年画也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以前年画都是过年的时候才制作和销售,因此学年画的人出路越来越窄,会的人也越来越少,眼看这么精美的民间艺术就要失传,我们职业学校有义务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的责任。”绵竹职业学校教师卢君说。
绵竹职校在旅游、计算机动漫、工艺美术专业都开设了绵竹年画工艺制作课程,并用现代美学和营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因此,就有了展洽会现场那些精美的绵竹年画瓷器、服装、邮票等一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