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书记校长 >

唐红梅:秉学厚德 擎术济生

2014-05-08 12:02:1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贾少军
分享到:
2006年,学校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3年的示范校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2009年,学校取得了示范校项目验收和新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的“双丰收”。

  唐红梅,199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年取得浙江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6月任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外医学教育合作、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高教教材两本;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两次;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一项。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2006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卫生技术学院。学校努力实践“秉学厚德,擎术济生”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探索“工学结合”的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校企(院)合作、产学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和发展道路。2006年,学校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3年的示范校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2009年,学校取得了示范校项目验收和新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的“双丰收”。
 
  抓质量  树品牌 创示范
 
  记者:唐校长您好,首先,很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2009年完成示范校建设后,学校趁势而上持续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您能简要回顾一下,学校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比较典型的经验吗?
 
  唐红梅: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共有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眼视光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6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以及“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社会服务与交流”4项建设内容.涉及215个子项目,2009年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校建设3年来,学校在“抓质量、树品牌、创示范”理念的指导下,抓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全员投入、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确保了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环境与设施一流的实验实训中心,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良好的设计声誉和就业环境,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主要经验有三点:
 
  一是全员积极参与,理顺建设思路。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促进整体工作的发展,将示范校建设融人日常工作中,把“抓质量、树品牌、创示范”的理念转化为学校全体职工的白觉行为,自上而下融为一体。同时,针对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等问题,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晰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特色定位,理顺了示范校建设思路。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监控。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和实施了项目建设管理等26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并汇编成册,为确保示范校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制度保障。学校还成立了验收小组,推进与监控各子项目建设的进程,使示范校建设工作与任务的落实更具可操作性和可监测性。
 
  三是更新教育理念,引导示范校建设。在示范校建设工裎中,结合学校“十一五”规划,通过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更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推动了示范校建设的成功开展。学校确立了“围绕发展方向,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以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工作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际工作为情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机制、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评估体系为手段,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试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调整,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提升了学校在医药高职院校中知名度,扩大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国际化 职业化 信息化
 
  记者: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尤其是经过示范校建设的洗礼,学校形成了哪些比较突出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红梅:多年来,学校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为育人宗旨,面向国际、扎根基层、紧贴行业,形成了“国际化视野、职业化培养、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战略,我想举三个案例:
 
  首先,国家化视野——瞄准国际标准,搭建国际交流舞台。面对上海护理行业发展对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校依托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举办全国唯一的国际性护理技能大赛——“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搭建交流舞台,拓展国际视野,展示职教风采,不断探索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打造上海护理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2011年和2012年“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吸引了美国、芬兰、挪威等6个国家的护理院校,以及上海市19个医院、12个护理院校共计约500余名选手参赛。在“以培训促提高、以竞赛促交流”宗旨的指导下,“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护理行业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全英语国际性专业技能竞赛。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为我国护理教育和实践争取了在国际护理界的“话语权”,扩大了上海市护理院校和医院的国陈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职业化培养——专家亮牌轮值驻校,创新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在现代护理实训中心设置了“护理行业专家工作室”,是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工作室的专家来自中华护理学会上海市分会的行业专家、上海市各大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等,亮牌轮值驻校,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了行业专家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专业内涵。专家工作室的指导作用贯穿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师生反馈、教学评价、专题讲座、就业辅导。专家参与指导顶层设计、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了解即时护理专业教学情况;与教师座谈,共同讨论课程教学、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及专业课程建设;辅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丁作等。专家对教学的全面督导,实现了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依托专家工作室,医院与学校共同培养出了更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员,形成“学校一医院”共组团队、共管教学、共育护理人才的长效机制,实现了行业发展、岗位要求、教学实践过程的深度融合。
 
  再次,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融人口腔实训平台。作为上海唯一布点设置培养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学校以实训中心为平台,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开发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数字美齿”(口腔修复计算机远程设计与制作)技术,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和实训形式,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以实训中心的义齿加工厂为平台,夯实校企合作,创新产学结合,开展惠民项目。学校开拓数字化美齿新技术的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口腔修复工艺CAD/CAM实训室,配置口腔修复CAD/CAM设备,配备20个工位的计算机和牙科仿真头模,开发行业最为先进的“数字美齿”(口腔修复计算机远程设计与制作)技术,编撰《口腔修复CAD/CAM实用技术教程》。实现教师主控操作,学生终端实训,实训作品即时网络共享,还可通过互联网发送设计作品,由加工中心进行义齿加工,最终实现实训教学要求与临床生产完全一致。
 
  顶天立地 全面覆盖
 
  记者:2006年,学校成立后,以示范校建设为起点,可以说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9年以来,在后示范建设过程中,学校又是如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的?
 
  唐红梅:近年来,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立项的重要契机为起点,经过上海市首个“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锤炼,2009年以来,不仅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保持领先:就业率98%、双证率96%、专业对口率97%、岗位稳定率95%,获得了“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而且,学校以对接政府卫生事业战略、为造福社会服务行业为己任,积极发挥示范效应,奉献社会、服务社会,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功能.
 
  首先,学校对接政府卫生工作战略结构布局,向乡村、社区渗透,培养布点到基层的卫生人才,实施临床医学“乡村医生”、“院前急救医生”等人才培养工作,为上海郊县居民提供最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同时,学校不仅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还是教育部“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上海市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11-2013年,学校为全市94家临床实习医院、教学基地及相关企业的874名临床兼职教师开展了相关培训;建立了上海卫生保健师资培训中心,承担遍及全市509个教育机构655名卫生保健教师的培训;运用区县卫生人才培训中心的管理网络,为全市9个区县1 11个乡镇(社区)1 098个村卫生室第一线的1 472名乡村医生开展技能培训;学校还为新疆、西藏、广西等地学校专任教师开展对口培训工作。
 
  其次,开拓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学校率先开展护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成为上海市探索现代职业而教育体系建设的先行者。2012年起,开展“药学与药学相关类专业学分制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工作,以学分绩点式开展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
 
  再次,学校聚焦国际标杆,引入国际行业标准,实践国际化发展战略。2012年,上海市启动了上海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飞跃计划”,学校作为上海高职教育改革排头兵,率先开展国际合作“海外校区”建设工作,领先全市与国际标准对接的25个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进一步落实国际化、职业化、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国陈影响力。
 
  记者:如今,面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挑战,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又是如何定位的?
 
  唐红梅:今后,学校要继续坚持与行业紧密合作,开辟“顶天立地、全面覆盖”的人才输出渠道。首先,牵手本市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同时,向乡村、社区渗透,跟随政府民生的关注点,培养布点到专业人才构架的网底人才。其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更加关注国际先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国际化都市及城乡一体化的卫生服务、深度老龄化的人口发展态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能力;专业内涵建设将继续发扬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优势。学校综合实力将努力继续保持在全国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学校“十二五”建设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强势和特色专业为标志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名牌优势专业,全面开展各专业教学的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在校企融合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行业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贯通培养的大职教体系探索等方面有所突破:把学校打造成为以国际标准为标杆、体现国家水平、具有上海国际型大都市特色的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强校。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