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王明伦:三个关键词勾勒高职本科真容

2014-01-09 17:02:17 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明伦
分享到:
发展我国高职本科教育是需求所迫、大势所趋。当下的问题是要尽快厘清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和战略路线图,解决好三个关键词,即高职本科的学校名称、培养目标、发展路径。


李华 绘

  看了《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2013年12月10日的一组文章,让人思考多多。近段时间,发展高职本科的声音越来越大,成为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究其原因:一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需求更为强烈。二是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越来越需要向上突破,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三是国外成功经验。欧盟多国,特别是德国、瑞士等国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经验给中国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以借鉴。四是内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教育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这是多年艰苦探索所达成的广泛共识。既然是类型,就必须按类型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着力构建相对独立的层次结构体系。
 
  发展我国高职本科教育是需求所迫、大势所趋。当下的问题是要尽快厘清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思路和战略路线图,解决好三个关键词,即高职本科的学校名称、培养目标、发展路径。
 
  学校名称叫什么?
 
  1986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应划入“高等职业教育”。这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中国概念的正式诞生,它的提出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具有中国特色。那么,关于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学校名称的表达,就应该沿着“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类型传承发展,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关于我国高职本科学校名称的表达,目前比较集中的声音是“应用科技大学”或者“应用技术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的名称来自于欧洲,在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得到欧盟各国的普遍认可,为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如果我们不加改造地移植到中国,就有可能水土不服,因为它缺乏中国元素,与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缺乏贯通性。
 
  再从“应用科技大学”的词义做微观诠释,我们更能发现若干似是而非的问题。其一,“应用”一词,使用范围非常广,且边界不清,难以反映和体现高职本科的个性。高职院校(专科)会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难道不是应用型人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说,我们培养的就是应用型人才;“985”高校回归工程教育,像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不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吗?各类高校都举“应用”之旗,之间的区别在哪?特色又体现在哪?其二,“科技”是个复合词,包括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探究和发现自然的、社会的客观规律,从学理上讲,属于理论范畴;而“技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类在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的,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从内涵看,属于应用范畴,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说,如果把“应用科技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作为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学校名称,表达既不科学,也不严谨,更缺乏土生土长的生态土壤,且有可能失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30多年的原始积累,更有可能会背离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初衷。
 
  综上所析,高职本科的校名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上突破的方向定位问题,关系到我国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因此,需要研究论证,切勿草率。笔者认为,高职本科的学校名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地名+类名+大学”,譬如,常州职业技术大学;或者用“地名+行业名+类名+大学”,再譬如,浙江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等。这种校名表达既符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本质属性,又具有本土化的学校组织形态;既与业已存在的××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校名有区别、有贯通,又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要求,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上的衔接性、层次性。
 
  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发展到今天,其培养目标始终缺乏科学定位。从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表达看,可谓五花八门,先后出现过“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等表达。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之灵魂,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很重要却一直摇摆不定,缺乏权威性表达。培养目标的摇摆不同程度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有必要在发展高职本科之时,下功夫弄清楚高职本科究竟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
 
  第一,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这是高职本科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基础,要素分析清楚了,培养目标的定位就精准了。首先,要尊重用人单位对高职本科人才类型的需求判断。最近笔者走访了几家高科技企业的人力开发部门,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最需要在一线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种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能吃苦、会动手动脑、会研发和管理、有持续的发展力等。这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本科人才规格的描述,或者说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本科人才需求规格提出的几个关键词。其次,要体现高职本科的本质。这是确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其本质就是育人,为学生发展谋生、谋智、谋道。再其次,要体现高职本科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其高等性就是要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其职业性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
 
  第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达。笔者认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整表达是“高职本科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之上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基层,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要素看,在生源对象上,明确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生源质量要求,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生源,都必须达到高中阶段教育的文化、技能要求;在教育类型上,强调了“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类型特征;在人才规格上,提出了“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它既不同于地方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也有别于高职院校(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在服务面向上,体现了直面基层,服务生产一线,服务管理一线的培养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服务一线的技能、智慧、方法、态度。
 
  再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关系要素看,厘清了高职本科、普通本科、高职专科之间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关系,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属“同层”而“不同类”;高职本科与高职院校(专科)属“同类”而“不同层”。
 
  发展路径如何选择?
 
  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决定由谁办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现阶段可有三条发展路径供选择,即“两升一转”。
 
  第一,专业升本。这是发展高职本科起始阶段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专业升本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本科人才的需求,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选择办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群)进行专业升本试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专业升本的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高职院校为主制定;学生的四年学业必须在高职院校完成;四年制的实践教学安排必须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按照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否则,培养的人才只能说是学科型本科生,而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高职本科生。
 
  第二,高职院校升本。高职院校升本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但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一个“禁区”,或者说“雷区”。所谓发展方向,理由:一是社会有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却又没有合适的院校来培养。二是升本有基础。我国高职院校(专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办学基础比较扎实,实践教学资源普遍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丰富,办学的整体实力也不比新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差。三是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启示。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前身基本上都是在高等职业学院(专业学院)、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起来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升本要制定国家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掌控好数量比例,防止一哄而上;高职院校升本的学校必须做好发展规划,举高等职业教育旗,走好高职本科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第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从经济成本角度分析,在不增加本科院校总数量的基础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高职本科院校,有可行之处,但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预期。理由:一是地方本科院校人的办学观念是“学科本位”,而非“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转型并非易事;二是地方本科院校都在举“应用”之旗,高喊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仔细研究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会清楚地看出,实际上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还是学科型人才,其培养目标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完全是两回事;三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空间和可利用的实践教学资源极为有限,普遍比现在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差。
 
  如果从政策层面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走高职本科这条路,必须动真格的,来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否则就失去了发展高职本科的实际价值。为此建议:
 
  建议一:政策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要控制转型院校数量。可选择40至50所办学基础较扎实、转型积极性较高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试点,且须加大对其政策支持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因为高职本科实践教学要求高、投入大,其培养成本要大大高于普通本科的培养成本。建议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规划。全程指导转型院校制定好发展纲领,按照职业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重新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防止“新瓶装老酒”。建议三:转型院校要从观念上突破。自觉抛弃学科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切实把办学指导思想转向高职本科教育,回归高职本科实践教学本体,一心一意办好高职本科教育。(作者:江苏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 王明伦)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