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高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考试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并且从实际上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由于更多高等院校的加入,职业教育将打通上升渠道,学生可以得到和学术型高考一样的学历,为他们的深造和更好就业提供机会。
毛泽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指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他说:“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是全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分类高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考试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并且从实际上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由于更多高等院校的加入,职业教育将打通上升渠道,学生可以得到和学术型高考一样的学历,为他们的深造和更好就业提供机会。
有媒体认为高考分类能倒逼职业教育畅通其上升渠道。无疑这样的可能性,无论对于职业教育的院校还是学生都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上升渠道不仅要畅通,更加需要有质量。
事实上,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对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关注的是中职期间、高职期间应该怎样培养有特色的高职学生,而不是告诉学生你上中职以后可以升高职,然后就要按照高职的入学要求,准备相应科目的学习,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以升学为导向,正如目前的部分三本院校,一进学校就告诉学生要考研,以考研率追求学校的办学成功,把学校办成考研基地,无法实现有价值的职业教育。
田建荣教授认为,职业教育告别“断头桥”虽然很重要,但是畅通上升通道本身只是一个学历导向,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我们仍然需要在多方面给予技能型人才以保障和发展的机会,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社会氛围;建立起合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薪酬制度,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使真正努力勤奋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不低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以创造性劳动成果为分配标准的激励机制,使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科学设置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化发展道路,使其上升有空间,工作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