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青年报 >

本科院校转型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2014-07-21 15:44:57
分享到:
市场评价。采用市场机制评价学校的绩效和优劣。过去的高教评估封闭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采用的是学术标准。现代职教要采用市场机制,由关键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产业和社会来评价专业教育的结果,要看学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贡献,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贡献,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贡献。

  要引导一批本科院校转型为技术应用大学,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这个话题最近成了舆论的热点,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潮流。然而转型涉及环境、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流程、资源、评价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部分学校的自身行为,也是整个社会、政府、产业、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转型。面向职场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使专业教育摆脱“自娱自乐”,纳入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所以,尽管转型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但它的基调简单,就是引入“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本质是按照社会需求制定教育目标,实施讲求效果和效率的学校管理和培养过程,最后接受市场的评价评估。这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教育机构需要持续改进不断更新,才能紧跟社会需求的动态目标。这样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政府、学校、产业分工合作,“管评办分离”,但要“按照统一目标协同”。至少需要做好下面的几件事:
 
  思想奠基。要在社会上发起关于面向职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大讨论,介绍国内外先进典型,转变全社会的观念,特别要全面总结宣传过去10年政府主导的两大专业教育示范工程(示范软件学院和示范高职)的经验,向所有层次的专业教育推广。把思想先行和转变观念作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把道理讲透,使转型建立在正确认识和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在市场驱动的机制上。否则,利用行政手段操刀匆忙转型,会引起思想混乱、方向迷失、行动受挫、事与愿违。
 
  数据引路。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和工程院等政府部门要密切合作,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立即开展由政府主导、组织、支持,由第三方民间机构实施的中国产业人才需求全面调查,包括目前和未来3~10年人才类型、层次、数量、质量等方面。这是面向职场专业教育决策的基础。中国产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但是缺乏反映需求的真实准确数据,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目标、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决策难以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各个学校也应当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深入了解自己服务区域的人才需求状况,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产学合作。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市场机制下的“产学合作”,这是所有面向职场专业教育应当采用的办学机制,是现代职教的基石。“产学合作”的广泛、稳定、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指令和政策,更不能只靠校友关系和感情资源,应当建立在“双赢互惠”的市场原则上。同时,要有一大批熟悉产业和教育的企业作为桥梁和中介机构,一方面联系产业,一方面联系教育,按照市场原则,使他们能够互补互利、双赢互惠,成为市场机制下的紧密合作伙伴,这些中介企业也因此而盈利发展。
 
  经济杠杆。政府利用“经济杠杆”来引导转型。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成本和学校对社会需求的贡献大小来分配教育经费。例如,职场上各层次各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重要性及学校定位对这一需求的针对性;学生入学时的水平与毕业时比较的增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的社会口碑;学校对社会和产业的其他贡献等。总之,政府对学校的财政制度要建立在投入/产出考量上,要有绩效的概念,变“拨款”为“购买教育服务”,“买”有所值。可以在每3~5年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决定下一周期的拨款。这些原则应当运用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也应兼顾公办和民办教育。对绩效好的民办教育实行生均拨款制度,是对学生父母作为纳税人的回报,是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的举措,此举会改善民办教育的生源,也是对把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资源一部分的肯定和支持。要在政策和实践中纠正对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自主办学。政府要退出从学校定位到办学过程的实质性介入,要把办学自主权交还给学校。学校应将眼睛紧盯市场和职场,研究服务区域的环境、经济发展特点、产业人才需求、服务社会产业的各种机会;要研究自身的办学条件、资源,特别是生源、师资和管理,根据需求决定人才培养定位。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不要只是眼睛向上盯着政府的指令和眼色行事。须知好的政府的宏观指导也是从研究市场需求而来,但那针对的是一般情况。每个学校的决策还是要在大原则指导下结合具体环境条件而定,这样才能接地气、办出特色。
 
  公平竞争。现代职教将面向职场需求人才培养的范围扩大到以工程师为代表的高层专业人才层次,这是新事物。有三个途径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本科转型、高职提升、本科高职联合办学。国家应当把办学自主权放开,以满足职场对高层人才的巨大需求。本科院校有较好的学科资源和专业教育基础。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一直保持过去的面向职场需求的优秀传统,已在培养对路的高层专业人才,还有一些在实施“卓越计划”和根据华盛顿协议“专业评估”中正在转向职场需求,但多数院校缺乏面向职场专业教育经验和资源,需要将学术导向转变为职场导向,需要建立良好的深入的产学合作关系,这些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气力;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具有正确的职场导向办学方针、方向和模式,有很好的面向职场需求培养中层人才的经验,有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和实训实习条件;但缺乏培养工程师等高层人才的经验,学科基础较薄弱,需要提高。这两种途径各有优势和困难,应当在公平竞争中由市场来选择。开展应用本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发扬各自的长处,联合培养符合职场需要的高层人才,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政府应当取消高职、本科院校行政级别或其间的差别,这是去行政化的重要措施,也消除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升本的动因。
 
  市场评价。采用市场机制评价学校的绩效和优劣。过去的高教评估封闭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采用的是学术标准。现代职教要采用市场机制,由关键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产业和社会来评价专业教育的结果,要看学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贡献,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贡献,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贡献。
 
  总之,构建面向职场需求的现代职教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应当建立市场导向的机制,政府、产业、学校和社会分工合作,才能使它健康地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