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提高就业的重要途径,优化职业教育的方向,始终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整合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发挥企业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品质的有效途径。
充分就业是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均把提高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职业教育是提高就业的重要途径,优化职业教育的方向,始终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整合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发挥企业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教育是化解就业矛盾的重要出路
1、 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全社会提供250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如果按照每年经济增长8%测算,仅能够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缺口在50%以上。解决就业与人才短缺问题并存。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工业化中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业技能要求高,中高级技工短缺。只有一流的技工,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就业、产业有着内在联系。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国家一项基础性工程。发达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德国、日本的职业教育都很发达。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后不再进行岗前培训,就可立即投入工作,适应能力强。同时,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职业教育。
3、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课本式、热门式、封闭式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不对口、知识不实用,导致培养的学生存在技能不足、操作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究其根本,主要由于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企业实际需要。
(2)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设施落后甚至根本没有。例如物流课程,学校没有物流设备和物流运行过程,仅仅是课本式教学,纸上谈兵式培养,导致学生理论和实际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差。
(3)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需要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4)学生进入企业不能立即投入工作,需要三五个月的岗前培训。而熟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5)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地位偏低。
(6)财力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融合企业资源,“教育、企业、就业”协同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首先,职业教育是一项国家战略,解决就业是国家大事。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国家中长期的人才与就业的培养计划”,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工业化进程和解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
其次,建议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法》,促使“教育、企业、就业”协同发展,避免职业教育与就业脱节。
第三,财政大力扶持。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大学参与职业教育,按照教学效果给予企业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大学的发展,从而使得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一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培养“通才”和“专才”,提升就业率。
2、将“企业大学”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教育、就业、企业”互为动力。
首先,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大学”的教学设备、场地、师资等硬件条件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企业大学”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组成部分。
其次,企业与职业学校长期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育方式、实习过程、技能标准等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定制化培养人才。
第三,订单化、标准化、实用化培养,将职业教育融入企业实战之中,通过实用技术型教育,扎扎实实锻造专业技能。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
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业技能。企业熟悉岗位技能的深度、广度和细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专业课程与岗位技能对接,教材融入企业操作技巧,遵循岗位技能标准,量身定做,实现标准化培养。
4、鼓励企业大学参与职业技能培养。
现在,不少企业创办的“企业大学”,在教学条件、培养环境、教育效果等方面具备比较强的实力,开设课程和教学方式贴近实战,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弥补职业学校的短板。专业课程在企业实战环境下教学,实际操作中培养技能,比课堂式教学强很多。企业与学校严格检验专业技能,这与原来的实习不同(当然,实习可以保留,但性质不同)。国家出台政策,凡是具有国家教学质量的“企业大学”,承认所教专业课程的学分。企业大学的教育与职业学校融为一体,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5、行业标杆企业参与制定资质认证标准。
现在有的职业资质认证并不完善、也不科学,经过职业资质认证的人不能胜任工作。行业标杆企业参与职业资质认证标准的修改,根据行业特点、产业性质、企业要求等,标准化技能检验。
6、校企一体化模式。
政府扶持企业办学,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领域,依托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协同,发展企业型职业教育,工业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