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地方媒体 >

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愿景展望

2015-03-17 09:25:31 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建立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建立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职业培训运行模式。发展现代学徒制,把企业行业标准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目标,实现与市场零对接;以学分制为基础,以现代网络教育为依托,形成互助、开放、便利的学习培训网络,使学制、课程、培训模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弹性化和人性化,实现职业培训全民化和终身化;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格证书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一体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加强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加强督察监管,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行业企业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参与制定行业教育培训计划、人才培养规格、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技能标准,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办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开展校企一体化实践,通过共建实训基地、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及建立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使企业参与办学的工作制度化;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政策咨询、教育督察与质量评估等业务,增强职业培训的公平性和社会信誉度。
  (三)深化职业培训课程改革。以核心能力培养为重心,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使职业道德、生涯指导、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在专业的整体学习之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塑造灵活、主动、弹性的知识型劳动者;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不断调整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实现专业课程的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良好衔接,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课程开发应突出技术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导向,重视实验、实训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和实用性;整合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消除从学校到工作的门槛。
  (四)优化职业培训师资队伍。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加速培养“双师型”教师。因此,要重视职业培训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并形成全国网络,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调整职称、福利等相关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企业和科研单位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从教,以提高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缓解理论型教师偏多、技能型教师不足的困境。此外,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新视野。
  (五)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乡镇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依托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采取捐资助学等形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发挥职教集团在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辐射和帮扶作用;加强涉农专业建设,着力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
  (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教支持政策,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提高职业培训的实效性;扩大职业教育免费对象范围,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中职与高职、普教育与职教应顺畅衔接,为职教学生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范围,探索高职注册入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合理衔接,为学生获得“双证书”提供“绿色通道”;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及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在荣誉称号授予、职称评定、职务提拔、进修学习等方面予以优待,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赵旭,云南大学2012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