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当下,校企合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成了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企业热衷的方式之一。在已建立的校企合作中,不仅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学生实习就业,还涉及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企业积极探索“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引企入校”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当下,校企合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成了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企业热衷的方式之一。在已建立的校企合作中,不仅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学生实习就业,还涉及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企业积极探索“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引企入校”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
为企业“定制”人才
继福建电大泉州分校与福建格林集团校企合作大专班后,近日,双方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深化合作,将探索进一步举办校企合作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班。
2012年,泉州电大与格林集团联合举办校企合作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格林集团副总裁陈国成曾受聘华侨大学兼职教授,也参与电大的课程辅导和管理工作。
“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企业用工紧密结合起来,在安排培训内容时,注重贴近实际,大力推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参训人员一经考核鉴定合格,立即进入企业成为员工。”陈国成表示,专业大专班已经毕业两届了,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对提高员工的技能、文化、综合素质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种模式比空降人才更直接,员工融入企业文化的程度也更高。”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人需求的改变,“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盛行。泉州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经费,及学校教学实践、就业创业提供基地支持。而学校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同时为企业的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服务。
有适当的工作磨合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传统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的趋势将会随着企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延长,而演变出围绕人才资源而进行的争夺战。这就更加需要企业能够未雨绸缪,做好企业未来战略所需的人才储备。”天宇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清发表示,“让员工与工作‘谈恋爱’,选择岗位就好比谈恋爱,恋爱有个磨合期,人与工作通过密切的交流沟通后,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通过规范而细致的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黄清发表示,公司探索以“一岗三人会,一人会三岗”的多能岗员工培养,一方面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调整更灵活更快速,适应市场快速反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锻炼员工找到自己的“真爱”。
除此之外,不少泉州企业还积极探索“企业冠名”、“引企入校”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晋江职校的“百宏班”、安海职校的“恒安班”等针对性强的“企业冠名班”,以及晋江华侨职校引进汽车维修企业、鞋样研发中心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