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11月7日,薛晓峰书记作了题为《把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作为中山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的专题讲话,准确地抓住了中山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时地作出了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战略部署。这无疑是中山发展史上又一次重要转折,中山下一步发展的持续增长动力之一必源于此。薛晓峰书记指出,“引导企业与市内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加强合作、搭建平台,培养引进技术改造紧缺使用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中山的高职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一战略部署,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中山市共有14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高等院校,其中3所高职院校。直接为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主要是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火炬职院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中山职院是广东省示范高职建设院校,都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两所学校在校学生超过15000人,也就是说,两所高职院校每年可输送5000多名持有大学专科毕业证和高级技工证“双证”的毕业生,并且主要在中山就业。同时,两所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正在提升,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针对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山的高职教育有必要做出相适应的转变、对接和调整。
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倒逼高职教育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要求高职教育从“以人才培养为主”向“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服务并重”转变。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火炬开发区为例,近几年该区的经济总量以每年 100-150 亿的幅度快速增长,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4+2+2”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目前,火炬开发区已完成由“传统工业园”向“科技园区”的转变,正向“全球性知识社区”迈进。经济总量的迅猛增长,转型升级的不断提速,全面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新要求,对高职院校已形成倒逼态势。
身处其中的火炬职院必须直面新形势,顺应新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在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还要通过大力加强技术研发与服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格局;利用高职院校平台,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广联国内外技术人才,广聚国内外技术力量,一方面推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因此,在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下,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把握“新型”二字对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是一个难得的平台,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特殊意义。要用全新的思维来认识高职院校的存在。高职院校既是育人平台,同时也应该是凝聚国内外技术力量为地方产业服务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具有连接科技高端、对接产业下端的枢纽功能。善用则三通三益。
二是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促使高职教育从“以学校教育为主”向“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并举”转变。
建设“和美中山、幸福家园”赋予高职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建设“和美中山、幸福家园”是中山“十二五”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前进方向,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本质,又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为适应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中山市提出了“落实教育优先投入机制,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山职教品牌;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的教育发展战略。
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各个层级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在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发挥高职教育“一体两翼”的特殊功能,提高社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素质。如此一来,提升高等教育内涵才完整,才有着力点和方向。因此,高职教育要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全力配合新型专业镇建设,为建设“和美中山、幸福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是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引导高职教育从“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类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被国家明确下来,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更有针对性;二是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职教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的“断头路”将被打通,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三是合作,教产融合、校企合作上升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些特点正好切合了中山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需要。
薛晓峰书记指出,新型专业镇发展就是要在技术、商业模式、产业组织、要素资源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实施系列的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由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迈进。这无疑为中山本地的高职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高职教育将作为新型专业镇重要的要素资源,为行业企业提供更为直接的服务;其次,中山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载体,两者相得益彰;第三,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中系列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本地高职院校推进深度校企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促使高职教育强化十个对接
在全市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主战场上,中山本地的高职院校要发挥支撑作用,凸显作为,关键得从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教学组织、顶岗实习、师资队伍、技术研发、继续教育、文化建设等十个方面与地方政府、社会和区域内的行业企业对接。
(一)发展规划对接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办学定位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通常是地方政府举办的专科层次的高校,必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中山火炬职院为例,建校于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学院坚持“立足园区,服务园区”的办学定位,从而形成了鲜明的 “园区特色”,构建了中国高职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二是办学规模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即便是在招生持续火爆、就业率持续走高的形势下,火炬职院不盲目扩招,走“精品学校”之路,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其实就是在办学规模上切合了高新区经济发展总规模的实际。三是办学特色必须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特征。中山火炬职院坚持“政、产、学、研”一体,“高、新、特、精”立校,与园区企业紧密联动、深度融合,在办学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园区特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四是以多招本地生、毕业留在本地就业为招生就业导向。根据新型专业镇发展要求,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而本地生源也是充足的。如果大量招收外地生,一方面本地学生失去上高职的机会,不但理想的就业成问题,而且将来还可能是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产业的巨大需求,外地毕业生留在中山就业,势必造成城市人口的非必要性增长。据笔者了解,中山每年有大量上线的高考学生因误填本科学校而未被录取,又错失读高职机会的情况。
(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优化升级
地方有什么样的产业,高职院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这是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针对火炬开发区的包装印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汽车配件五大主题产业,火炬职院先后建立了包装印刷、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学工程、管理工程、现代服务八个教学系,从宏观上与火炬区的产业配套。与此同时,根据相关产业的业态分布,先后共开设34个招生专业,从微观上与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对接。
但是,根据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学院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在针对性和对接度方面还存在调整的空间,很有必要作出相适应的动态调整。这项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但不得不直面。
(三)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企业需求口径
人才培养规格就是培养对象个体作为人才的各种组成元素,就好比一件产品的尺码、材料、质地、精度等各项要素。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对接企业需求的口径,这一点对企业和学校都同样重要。
以中山中荣纸类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分别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厂,成功地将中山品牌打了出去。但是该公司在上海、天津当地招聘的高职毕业生往往“水土不服”,不好用,于是就与火炬职院联合开设订单班,专门培养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和技术实施者,去管理那些在当地招聘的员工。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地的高职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和规范意识方面不如中山的高职毕业生。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规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操守、法纪和规则意识等;二是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三是知识,包括专业水平、文化课基础和相应的专业外语水平。就火炬开发区的企业而言,毕业生除了具备以上规格要素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实施,各企业对毕业生规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口径,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已是中山的高职院校应该要做的工作。
(四)技术技能人才链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链
随着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年内,中山将增加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全市的产业链将会更科学、更健康,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断链”和“缺口”现象也会突显。这就对中山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不外乎加强“三链”(产业链、岗位链、人才链)的紧密联动,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首先是准确研判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中产业的布局,分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衔接关系和所占比重,从而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岗位链”。其次,以“岗位链”为基础数据支撑,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再次,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以高职院校为枢纽,致力打造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硕士博士一以贯通的、适应中山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人才链”。目前,火炬职院已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正积极策划打通职业教育 “断头路”这项工作,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五)教学内容对接岗位任务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是近十年的来产生的新事物,远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过程中探索,高职教育存在广阔的创新空间。
近几年,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要求,火炬职院推行了“深海探珠”计划,让专业教师带着任务深入到企业一线 (深海),去探取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珍珠),然后编成讲义或教材,让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及时反映在教材之中,既促进了教师成长,又更新了教学内容。光电工程系光学冷加工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达半年之久,将加工工艺分解为15个典型工作任务,编写出了高水平的教材,成为精品课程,被国内许多著名高职院校选用。
这种方式能大大缩短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之间的距离,有效解决新型专业镇发展中人才培养水平赶不上技术更新速度之间的矛盾。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的推进,必将加快企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因此高职教学内容对接岗位任务,是高职院校尽快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六)教学实施空间对接企业生产车间
高职教育离不开实操。完善和规范教学的实操平台,制定专业课实践教学标准,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火炬职院在这方面与企业共同建设了标准化课室,初步实现了教学实施空间对接企业生产车间,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战性有了具体的载体。
火炬职院的做法是,以学院为主建设的“标准化课室”,必须达到四个标准:一是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承接生产订单;三是教师队伍包括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任老师;四是教学与生产对接行业标准。以企业为主建设的“标准化课室”,也要达到四个标准:一是设备全部由企业提供,如“松德标准化课室”由企业提供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设备。二是教师队伍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以企业为主体。三是教学内容严格对接企业标准,并由此探索生产技术的课程标准。四是订单培养,直接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在标准化课室里,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实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七)兼职兼课教师对接企业技术骨干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上普遍存在需要优化的情况,这也是制约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性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院到学院,缺少企业工作经验,难以指导学生实操。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精英往往因高校门槛太高,不能被引进。
为解决这一问题,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探索出台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实施办法》,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鼓励区内各大企业的骨干精英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从制度和政策上尝试性地保障了兼职教师与技术骨干的顺利对接。目前,火炬职院的每门专业课,至少有一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任老师共同拟定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制定课程标准,并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这种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更能有效地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是专任教师可通过兼职兼课教师,深入了解生产一线的技术情况,弥补生产经验的不足,提高业务能力;二是解决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和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三是兼职教师的经验能通过专任教师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系统、规范的教案,实现双方理论和经验的共享。
(八)师生工作室对接行业企业技术研发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同时强调,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近年来,火炬职院以实训校区为平台,以入驻企业为依托,支持教师组建了10个研发性的师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已产生了70余项发明专利,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现有50余名在校学生已进入合作企业的研发部门,60余名学院专任教师被聘为企业技术顾问。学院还紧密配合园区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成立了中山光学学会、光学院士工作室、华南理工材料表面工程与薄膜技术研发平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健康产品分中心等。目前学院还在积极筹划成立中山产学研促进会、中山火炬数字城市研究院和德讯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育人平台。
通过技术共同研发的方式,学院帮助孵化了光大光学、奥多特光学、科普斯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为紧密配合全市新型专业镇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中要“狠抓关键核心技术”、“狠抓公共服务平台”等重要部署,围绕园区七大国家级产业基地需要,学院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
(九)继续教育活动对接全民修身行动
什么是全民修身行动?薛晓峰书记在今年7月的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上给出一个最容易理解的说法,“全民修身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全民+修身+行动,它的主体是‘全民’,它的形式是‘修身’,它的途径是‘行动’,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火炬职院为依托,成立开发区修身学院,作为推进全民修身行动三级架构中的总学堂,支撑和引领全区80多所修身学堂开展落地生根的活动。修身学院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建设修身课程体系为主要抓手,围绕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公民素质培养、新老中山人融合等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修身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开发区企业员工和居民不但得到技能培训,而且受到来自学院的一种良好影响和引导。这种良好的影响和引导,直接地或间接地成为推动社会善治、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重要文化力。
(十)校园文化建设对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除了在技术技能上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外,还有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零距离”衔接。这就需要学院有企业文化的氛围。火炬职院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校区,实现校区与厂区、教室与车间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这种氛围。但还处于探索之中,还没有达到“零距离”的程度。初具一些有形的企业文化载体;无形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还需下大力气开拓。如何将企业精神、企业行为和企业规章制度渗透到教学和教学管理制度之中,尽量使人才培养融入更多的企业元素,有效缩短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期,是高职教育应该不断探索和加强的内容。
新型专业镇发展是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高职教育要发挥支撑作用,其实自身也要转型升级。除上述转变、对接外,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也要顺应发展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把握大势,服务大局,深化内涵,突显特色,方能不辱使命。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