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李炳智:企业认同带富一方的能力从哪里来

2015-01-05 09:30:49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切实利用好这些外部因素,把学校做大做强,需要职业学校在办学特色、服务社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切实利用好这些外部因素,把学校做大做强,需要职业学校在办学特色、服务社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打造特色办学名片,形成特有核心价值观
  专业开发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职业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专业市场开发部,对专业建设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定期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导向性、行业景气度、职业吞吐量、专业适应力等进行调研,时刻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专业提升、专业延伸、专业变通、专业拓展等方面跟上时代步伐。山东高密目前正致力于打造红高粱文化,高密中等专业学校借助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文化创研基地的优势,及时拓展工艺美术专业,和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发葫芦烙画、葫芦彩绘,把扑灰年画、剪纸、莫言文学形象等在葫芦上表现出来,成为红高梁文化节上的一道亮色,带动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区域内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很多都存在着重复现象,如何突出自己的办学优势,需要在专业教学中树立错位竞争意识。通过自建、合作、股份制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集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技能培训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师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实践等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以专业办企业,围绕基地兴业,强化经营理念,形成“理论实践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教具工具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创新成品合一、育人生财合一、学位工位合一”的专业教学特色。高密中专和山东孚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出技术、出原料,师生不出校门就能完成顶岗实训,企业节省了购置设备费用,校企实现了双赢。
  打造服务名片,真正成为开放性办学实体
  要让企业真正愿意参与到办学中来,必须把企业从幕后请到前台,让企业真正融入学校办学的整个过程中。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等要体现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同步发展;企业不断向学校提供与时更新的教学设备,不断缩短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一线距离,实现企业化的岗位培养途径。职业学校还可以依托技术优势,吸引企业参与学校项目教学。依据企业具体的科研或生产项目,以项目为教学合作基础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订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前沿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将课堂设置在生产现场,教学内容利用企业现场实例,形成“专业+项目”、“专业+车间”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高密中专成立有研发中心,建立了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提供各类在职培训及人力资源保障。
  要让学生及家长认可职业教育,就要让他们看到实惠,必须提高学校带富一方的能力。国家免除中职学生学费后,招生范围可以从初中毕业生扩展出去,农村留守农民、贫困学生、特殊学生等都可以成为招生对象,把课堂挪到田间地头、社区村委、特殊教育学校。这就需要职业学校推倒办学的“院墙”,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开发乡土教材,集中骨干力量开发实用型的农业技术、进行农业机械优化改造,融教育培训、技术推广、信息传播为一体,真真正正走到农民中间,让农民能看到实惠、感到实用,用他们的成功来佐证学校的办学实力。
  打造校园文化名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存在于师生之间的共同生命线,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凝聚,更是一个精神家园。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更需建设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培育人文传统与时代活力结合、短期教育与终极关怀结合的新时代校园精神,并通过这种精神来渗透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传承与积淀学校的人文传统,进而形成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共谋发展的责任担当。
  职业学校不能把校园文化简单化为各类文体活动,应该着力培育技能型校园文化,建立全员参与的各专业技能比赛机制,以比赛代替实训,按比赛要求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训质量,培养协作精神。举办如废物利用、创意无限、技术创新等和专业有关的高品位技能竞赛,联系企业冠名比赛,导入行业文化精神和企业文化元素,把行业愿景、行业目标、行业作风等行业核心价值观及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团队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李炳智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中等专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