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选择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1-17 16:42:10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今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二是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这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今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二是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这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
  《决定》以进一步解放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为主旨,以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围绕“加快发展”这一总体要求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和新要求,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的里程。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在新时期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责任更重。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规模更大。《决定》要求,到2020年,我国中职和普高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职在校学生规模到达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三是机制更活。从招生考试到专业课程建设再到企业参与,将会形成一系列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灵活多样的保障机制,其中招生制度和企业参与制度改革创新的步伐会逐步加快。近日,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上海、浙江率先试点,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更有利于加快发展高职教育。
  四是体系更全。随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观念逐步确立,职校学生发展的“断头路”已被打通,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硕士、博士的晋升通道将逐步建立,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将会逐步形成。
  五是地位更高。《决定》要求,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
  在这五种新情形下,反思高职院校的过去、总结经验、思考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并作出适当调整和选择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根据新的发展态势和自身的条件,提前谋划、早作准备、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布局是当下不可回避的一项紧要工作。
  中山火炬职院作为一所立足国家级别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职院校,如何把握现代高职教育的机遇,加快发展,需要有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的前提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而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式或一知半解的肤浅认识上。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引领一所高职院校正确选择其发展战略;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驱动一所高职院校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前进;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就可能或一叶障目,故步自封;或东施效颦,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说到底,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就是,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认清形势,把握规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辩证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来审视和厘清一所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即为什么存在、凭什么存在、怎样存在和怎样更好地存在。
  为什么存在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能。培养什么类型和什么层次的人才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各自存在的差别依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如总书记指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决定》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定位十分明确。但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各个具体的高职院校还必须作出具体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主体,行业企业需要人才支撑,此地的高职院校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但仅有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高职院校对本地或者说主要是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满足和人才培养对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强。
  中山火炬职院在过去的发展中把握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校企合作的“火炬模式”。之所以被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为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正是因为其办学方向和形式与高职教育本意切合,被高职界的领导和专家发现并肯定,被定义为“火炬模式”。所谓“火炬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紧扣园区产业的实际需要,跟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形式全方位地改革,培养出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山火炬职院在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选择,一是坚持“火炬模式”;二是在此基础上,做实、做优、做强、做精。
  应该承认,现实中还存在一种观念或者说类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惯性思维,即有意或者无意地把高职院校办成了“小本科”,或者过去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学历性质的办学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惯性思维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战略性选择。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及考核方式等还能看到传统意义上学历教育的影子。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选择无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并直面高职教育的本意要求。
  各地产业不同,自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也有所不同;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也会不同。就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而言,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受青睐,而高素质、高水平且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行业企业的急需。既要符合中山高新区姓“科”的特质,也要顺应“创建全国先进开发区”的整体战略。十年来,中山火炬职院已为中山高新区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能完全满足园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市领导对火炬职院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将办学理念确定为“高、新、特、精”。这就是中山火炬职院为什么存在的现实答案,也是对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新思考和新选择。
  凭什么存在
  ——具有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的能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一个地区的行业企业可以从区域外的高职院校招揽人才,为何还需要当地高职院校的存在呢?被看中的恰恰是这所高职院校能满足该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立地”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落地”的服务水平;并且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这就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般来说,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难。但难的是,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用在既定的落脚点上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调动、激发这个能力的充分发挥。
  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来看,中山火炬职院致力提升技术研发服务当地行业企业的能力。一是坚持科技研发“立地”,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和园区解决应用型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对园区经济建设的贡献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全市科技攻关的“桥头堡”,产生了1000多项专利,近几年的科技立项居全市高校之首。二是注重成果转化。推进研发性教师工作室建设,搭建“教、研、产”一体化平台,实行项目化运作,推动了20余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三是致力扶持小微企业上规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扶持了光大光学、奥多特、科普斯特等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但随着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又引进了大量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央企在内已有一千多家企业。一方面原有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新引进的企业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作为开发区政府部门出资的大学,火炬职院的作为在哪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发现火炬职院既有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同时又有许多必须通过改革提升能力的地方。增强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能力,以及把培养的人才留在园区行业企业,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重新审视的。从自身来说,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办学形式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外部来说,一是跟行业企业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与实习实训跟企业对接的实操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与行业企业还有待形成定向培养的路子,毕业生留在园区行业企业就业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与政府、企业共谋发展、协调办学的沟通交流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还有待真正做实;四是满足办学所需要的基本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要为开发区和翠亨新区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中山火炬职院除了加快解决自身的不足外,还得进一步加强同外部的联系和交流,让更多的毕业生留在园区行业企业就业,走出一条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之路,增强骨干院校的发展后劲。
  从社会方面来看,《决定》要求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中山火炬职院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与中山高新区共同建立了“开发区修身学院”,引领指导全区89所修身学堂开展修身活动,目前已开发出30多门修身课程,覆盖了全区七大社区,修身课程得到了社区听课者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同时,继续教育的网点也遍布全区。目前火炬职院在这个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实还有大量潜力可以挖掘。对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的社会建设,火炬职院还可以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配合落实区里的部署,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对中山市的社会行动,还可以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理论支持;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厘清理论认识,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积极参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工作,既支持了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院品牌的知名度。
  这种实际参与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既体现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表明注重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用自身的优势诠释“有为才有位”,也是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凭什么存在的战略选择。
  怎样存在
  ——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所高职院校对整个国家职业教育的贡献大小,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对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这所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地位的高低。中山火炬职院已经做过一些积极的探索,具备高职教育某些体制机制创新的雏形,如强化教产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多形式参股,一体化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范例;贡献了“335”人才培养组合机制;首创了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打造了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深海探珠”样本;推行了“五段式”顶岗实习等。
  面对全国高职院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中山火炬职院以致力体制机制创新为价值追求,跻身于全国100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行列。但是,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过去的有益探索还须继续,并且要在全面和深化上下功夫,仅仅停留在初创的层面还不够,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深入、务实的改革举措,实现全面和深化中山火炬职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首先,从全面的角度看,中山火炬职院办学的体制机制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须以立足园区、服务园区为原则和指引,对火炬职院办学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审视和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着眼园区,挖掘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完善津贴制度,壮大兼职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创新火炬职院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主要与园区产业协调,同园区大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法要分类进行,丰富教学形式,改变单一的传统课堂授课方法;实习实训方式由主要依靠生产性实训校区向园区1000多家企业选择实习实训的方向发展;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要拓展对象面、形式要多样;校企合作要以培养学生为导向,着眼园区企业并且体现选择性;国(境)外职教合作要有重点,并且符合园区产业人才需求,不盲目追求;学院管理要理顺院系关系,实行二级管理和二级分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包括第三方评价;品牌教师和品牌专业建设要设立各类荣誉,分类对教学、技术服务优异者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津贴补贴;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园区高职院校的特色,引导教师和学生养成乐观、敬业、求精、博爱等品格、品行。
  其次,从深化的角度看,中山火炬职院在上述诸多方面虽然已经做了大量面上的工作,形成了雏形,勾勒出了框架,但尚欠深度和实操性。譬如师资队伍建设,政府津贴性的兼职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实用的规模和品牌;品牌教师和品牌专业还没有树立起来,各类标杆意义的教师没有评价、确认和激励;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还没有跟行业企业和产业更紧密地对接;教育教学方法还有不少以传统教室授课为主的形式;实习实训统筹性不强;院系二级管理和二级分配至今没有形成制度和落实,影响系部和教师的积极性,如此等等,都有待深化。这是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怎样存在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怎样更好地存在
  ——选择突显特色的发展道路

  《决定》强调,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此提高学院的地位和声誉吸引学生,办学中也确实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但此校与彼校的特色是不一样的,以各自优势所体现的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复制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园区”两个字上,赖以立足的就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的重点就是坐落在开发区七大国家产业基地的1000多家企业。离开园区,中山火炬职院将无本可依;扎根园区,将根深叶茂。这是最基本的定位判断。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山火炬职院为什么自己把自己限定在园区这一小块地方;为什么不面向全中山市、全省,甚至全国,为什么不扩大招生规模。这是典型的没有定准位的表现。持这种观点的人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山火炬职院就是一所园区大学。这就是准确定位。其实,根据高职院校的地缘性特征来看,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更能出特色。做实、做优、做强、做精这一所全国仅有的公办园区大学,同样可以跻身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之列。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发展战略的明智选择就是,在开发区领导下,继续沿着特色发展方向办学。
  一是扎根园区,探索出明显区别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发展路径。坚持以服务园区换资源,以园区资源促发展。在利用好以股份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共建的两个实训校区的基础上,放眼于园区1000多家企业,从中选择适合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的企业作为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实践证明,在管委会的促成下,已经成功利用价值近3亿元的企业实训资源,为财政节约了至少6亿元的投入(含土地、物业等),节省了至少3至5年的建设时间,开创了一条不完全依靠财政投入而又及时有效地解决实训资源短缺的新路子,同时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牢固的利益链,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还不能满足于目前这种状况,眼光要长远一些、开阔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拓展。
  二是扎根园区,进一步夯实“政、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集中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董事会治理架构,将董事会治理机制做实。与由区管委会、区属十大总(集团)公司、学院三方组成的董事会共谋学院的发展、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强化办学的园区企业需求导向性。通过“学院对接总公司、教学系(部)对接工业园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基地)”,真正落实人才培养与园区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根据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企业技术进步适时优化课程内容,从宏观上引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融入园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三是扎根园区,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推进校企共建工作室、标准化课室、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不断扩大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促使校企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渐走上一条“一体化发展”之路,即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员工“输血和换血”一体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体化;校企经济效益一体化。“五个一体化”格局的实现将很好地体现立足园区的根本价值取向,既密切学院与地方共生共荣关系,又彰显中山火炬职院作为园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