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教学动态 >

谁上职校? 为什么上职校? 有何差异?

2016-10-25 15:18:31 千秋视野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带着对谁上职校(职业院校)、为什么上职校的疑惑,海南师范大学沈有禄教师的团队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试图从受调查学生的人口学变量中去寻找“谁上职校”的答案,另外还设置了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上职校的问题,结合人口学变量的分析,可以回答“为什么上职校”、“有何差异”(含职业院校学生的认识与其他学段学生相比较的认识差异)的疑问。

  带着对谁上职校(职业院校)、为什么上职校的疑惑,海南师范大学沈有禄教师的团队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试图从受调查学生的人口学变量中去寻找“谁上职校”的答案,另外还设置了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上职校的问题,结合人口学变量的分析,可以回答“为什么上职校”、“有何差异”(含职业院校学生的认识与其他学段学生相比较的认识差异)的疑问。
 
  本研究选择了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安徽、江西、河南为中部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划分而非完全地理意义上的划分)的代表省份,陕西、四川、贵州为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全国共抽样9个省份做除小学(怕其阅读与理解能力有限而影响问卷填写效果而被排除)外的其他所有学段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与方便原则在上述9个省份的各类学校进行取样。一般是每个学段原则上至少选择两所学校,每个学段最后回收的有效样本(人口学变量及回答问题部分有三个及以上未选择的视为无效问卷)确保在150-200份之间,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取样在200份左右,上下不超过30份,因研究生占各学段学生的比例较少,故取样也稍微少些,全部样本共调查9省135所各学段的学校、10230个有效样本,22所中职中专学校、1901个有效样本,25所高职大专学校、1853个有效样本。
 
  谁上职校?为什么上职校?
 
  (一)谁上职校?基于受调查的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发现:
 
  1.独生子女上职业院校的比例仅为29.3%,比全部样本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要低6.4 个百分点;而在家庭孩子排序老大、老二(及以上)的学生上职业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5.3%、35.4%,均比全部样本中相同家庭孩子排序的比例要高3.2 个百分点。即在多子女(2 个及以上)家庭中孩子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比例要大于全部样本的,而独生子女家庭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
 
  2.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家住农村及乡镇的比例为70.0%,比全部样本的要高9.4 个百分点,而家住县城及地级市及以上的学生比例比全部样本的要低9.4 个百分点。即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及乡镇,而来自县城及以上的仅占30.0%。
 
  3.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父亲职业多为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农民、工人(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父亲为这三类职业的学生占82.3%,比全部样本要高9.6 个百分点;而父亲职业社会地位比较高(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学生仅占1.3%(其中副处级及以上的仅为0.3%),父亲为企业主的学生占7.2%,比全部样本要低2.5 个百分点;父亲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通职员的学生占7.7%,比全部样本要低4.4 个百分点。即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父亲职业的社会地位明显要低于全部样本的。
 
  4.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其中母亲受教育水平为文盲、小学、初中的占77.4%,比全部样本要高9.9 个百分点,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的占17.1%,比全部样本要低3.0 个百分点,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仅占5.6%,比全部样本要低6.7 个百分点。
 
  5.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其中家庭年收入在3 万元以下的占65.1%,比全部样本要高10.4 个百分点;而家庭年收入在3 万元以上的比全部样本又要低10.6 个百分点,家庭年收入在5 万元以上的仅占17.9%,比全部样本要低8.1 个百分点。
 
  (二)为什么上职校?
  全部样本中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与自己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占57.3%;认为是职业院校资助多,学费相对要少些,家庭教育成本低些的占39.7%;认为是职业院校能教会学生某项职业技能,将来更容易就业的占58.1%;认为是源于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而造成的学校及教师动员学生积极报考职业院校的占43.3%。
 
  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与自己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占52.2%;认为是职业院校资助多,学费相对要少些,家庭教育成本低些的占40.7%;认为是职业院校能教会学生某项职业技能,将来更容易就业的占61.9%;认为是源于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而造成的学校及教师动员学生积极报考职业院校的占42.5%。
 
  可见,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在关于这四项主要原因的认可比例所反映的各原因的重要性(选择比例)排序上是一致的。
 
  排名第一位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能教会学生某项职业技能,将来更容易就业,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的此项选择比例为61.9%,比全部样本要高3.8个百分点,即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更倾向于认为他们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职业院校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出于功利的将来就业需要而选择上职业院校。
 
  排名第二位的主要原因与学生自己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的选择比例为52.2%比全部样本要低5.1 个百分点,即全部样本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成绩差造成的。
 
  排名第三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而造成的学校及教师动员学生积极报考职业院校,与全部样本相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更不倾向于此种认识,其选择比例为42.5%,比全部样本要低0.8 个百分点。
 
  排名第四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资助多,学费相对要少些,家庭教育成本低些,与全部样本相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更倾向于此种认识,其选择比例为40.7%,比全部样本要高1.0 个百分点。
 
  上职校的各主要原因的人口学统计变量的差异检验分析
 
  1.地区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东部三省(广东、江苏、浙江)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此选项全部样本的认可比例要高于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的。(2)中部三省(安徽、江西、河南)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而发达的东部三省的学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的。(3)西部三省(陕西、四川、贵州)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而中部三省的学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4)中部三省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影响等造成的教师动员学生报考”,全部样本中地区间差距不明显,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地区间差距明显。
 
  2.省份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1)广东、江苏、浙江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2)除浙江、陕西、四川外,其余六省的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样本比全部学生样本更倾向于认可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其中无论是全部学生样本还是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样本,河南、贵州、江西、广东的学生最倾向于此种认识。(3)全部样本中的四川、广东、陕西,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的陕西、江西、贵州、广东的学生更倾向于认可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其中无论是全部学生样本还是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样本,河南、安徽的学生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4)全部样本中的河南、四川、浙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的河南、安徽、四川、江苏的学生最倾向于认可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除江苏、安徽、河南外,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样本的此项认可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
 
  3.性别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女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全部样本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更倾向于此种认识。(2)男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比全部样本学生更倾向于此种认识。(3)女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比全部样本学生更倾向于此种认识。(4)男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影响等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且全部样本学生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更倾向于此种认识。
 
  4.家庭子女排序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全部样本中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而家庭孩子在两个及以上的学生则明显要低于独生子女在该项上的认识比例;而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该项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即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认为自己上职业院校是成绩造成的比例并没有全部样本的学生认为的那样多,且他们之间在家庭孩子排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比全部样本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除了独生子女的此项认识差距比较大外,老大、老二(及以上)的此种认识差距不大;但总体上,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的家庭排序老大的学生是最倾向于此种认识的,说明在多子女家庭中,老大在经济上有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愿望和表现,为减小家庭教育负担也是造成他们选择上职业院校的一项主要原因。而独生子女则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尤其是在全部样本中的独生子女学生仅有30.8%认可此项选项,从而显著区别于老大、老二(及以上)的41.4%与39.6%。(3)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比全部样本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全部样本中的老二(及以上)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的老大的学生是最倾向于此种认识的,分别达到55.7%、59.6%。(4)全部样本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全部样本中家庭子女排序老二(及以上)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家庭子女排序老大的学生是最倾向于此种认识,而全部样本中独生子女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家庭子女排序老二(及以上)的学生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的。
 
  5.年龄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1)全部样本比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全部样本中年龄越小越倾向于认为是成绩差造成学生上职业院校的。(2)全部样本中13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15 岁的学生是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全部样本中26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17 岁的学生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的。(3)全部样本中17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15 岁的学生是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全部样本中12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21 岁的学生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的。(4)全部样本中24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23 岁、18 岁的学生是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全部样本中12 岁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16 岁的学生是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的。
 
  6.学段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1)全部样本中除中职中专生、高职大专生外其他学段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初中生(63.1%)最倾向于此种认识,而中职中专生仅有不到一半(49.8%)的人倾向于此种认识。中职中专与高职大专样本比全部样本更不倾向于此种认识,认同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学段的,且中职中专生相对于高职大专生更不倾向于此种认识,职业教育的学段与非职业教育的学段间以及职业教育内的中职中专段与高职大专段均存在显著差异。(2)全部样本中初中生、中职中专生、高职大专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而高中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明显低于其他学生的此项认可比例;在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中职中专生的此种认识更高。(3)全部样本中中职中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而初中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在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中职中专生的此种认识更高,高出高职大专生13.1 个百分点。(4)全部样本中研究生、本科生、中职中专生、高职大专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而高中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在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中职中专生的此种认识更高,但差距不明显。
 
  7.家庭住所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全部样本中家住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是与他们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而家住农村的学生对此是认可程度最低的,仅有54.7%的人认为他们上职校是与成绩相匹配的。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比全部样本更不倾向于此种认识,认同比例明显低于全部样本的,且家住县城的中职中专生及高职大专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2)家住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学生最不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而家住乡镇的学生最倾向于此种认识。(3)家住农村、乡镇的学生是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技能好就业,且家住农村的学生的此种认识比例最高,家住县城的学生的此种认识比例最低。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此种认识比例要高于全部样本学生的。(4)家住乡镇的学生是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全部样本中家住地级市及以上的学生、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家住农村的学生的此种认识比例最低。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与全部样本的此种认识比较接近。
 
  8.父亲职业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全部样本中父亲职业的社会地位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学生越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与其成绩相匹配的,而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规律。(2)全部样本中父亲职业的社会地位越低、经济条件越差的学生越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而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规律。(3)父亲职业为农民、工人(农民工)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技能好就业,而父亲位居正科级干部的学生则是最不倾向此种认识的。(4)基本上父亲职业为副科级干部、雇员在10 人以下的私/民营企业主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而父亲职业为工人(农民工)的学生则是最不倾向此种认识的。
 
  9.母亲受教育水平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全部样本中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与其成绩相匹配的,而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此项认可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认可比例。(2)全部样本中基本上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越不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而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规律。全部样本中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小学、文盲水平的学生以及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文盲的学生最倾向于此种认识。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此项认可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认可比例。(3)母亲受教育水平为文盲、小学、初中水平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技能好就业,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学生(除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的学生外)要比全部样本的学生更倾向于此种认识。(4)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高中水平的学生基本上最倾向于64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母亲受教育水平为文盲的学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
 
  10.家庭年收入水平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全部样本、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除家庭年收入在1 万~3 万元的学生除外)中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与其成绩相匹配的。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的此项认可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的。(2)全部样本、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中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 万~3 万元的学生除外)越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家庭年收入在1 万~3 万元的学生除外)的此项认可比例要高于全部样本的。(3)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越倾向于认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比全部样本更倾向于此种认识。(4)家庭年收入水平为5-8 万的学生最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教师动员学生报考,家庭年收入水平为1 万~3 万元的学生最不倾向于此种认识。
 
  11.学校所在地间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学校位于县城的学生最不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与其成绩相匹配的,但最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资助多,教育成本低。(2)学校位于大城市(省会及以上)的学生最不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能学到某项职业技能以致将来好就业,但最倾向于认为学生中学毕业后上职业院校是因为政策等影响造成教师动员学生报考。
 
  结论基于上述研究假设及研究发现,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选择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家庭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越高、收入越高的学生越不倾向于选择上职业院校。独生子女较少倾向于选择职业院校,多子女家庭较倾向于选择职业院校;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及乡镇占70%,而来自县城及以上的仅占30.0%;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父亲职业多为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农民、工人(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占2.3%,比全部样本要高9.6 个百分点,而父亲职业社会地位比较高(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学生仅占1.3% (其中副处级及以上的仅为0.3%),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父亲职业的社会地位明显要低于全部样本的;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其中母亲受教育水平为文盲、小学、初中的占77.4%,比全部样本要高9.9 个百分点,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仅占5.6%,比全部样本要低6.7 个百分点;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其中家庭年收入在3 万元以下的占65.1%。比全部样本要高10.4 个百分点;而家庭年收入在3 万元以上的比全部样本又要低10.6 个百分点。
 
  2.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样本在关于上职业院校的四项主要原因的认可比例所反映的各原因的重要性(选择比例)排序上是一致的。排名第一位(6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能教会学生某项职业技能,将来更容易就业。排名第二位的主要原因与学生自己的考试成绩相匹配的。排名第三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而造成的学校及教师动员学生积极报考职业院校。排名第四(仅4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资助多,学费相对要少些,家庭教育成本低些。
 
  3.不同性别、年龄、学段、家庭孩子排序、家庭住所、父亲职业的社会地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间的学生在对中学生选择上职业院校的原因的认识上,基本上绝大多数人口学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原因的认识上在地区及省际也存在显著差异
 
  4.中职中专及高职大专生在对为什么选择上职业院校的原因的认识及排序上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是在某些人口学变量上与其他学段的学生及全部样本学生的认识存在较明显差距。
 
  (本文选自《教育学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