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举办了以“高质量学徒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并发布了会议报告——《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该报告界定了“高质量学徒制”这一概念,集中讨论了与“高质量学徒制”有关的十二项议题,最终得出结论: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益处得到公认,各国应当依据本国具体国情进行改革。
2015年6月15-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举办了以“高质量学徒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并发布了会议报告——《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该报告界定了“高质量学徒制”这一概念,集中讨论了与“高质量学徒制”有关的十二项议题,最终得出结论: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益处得到公认,各国应当依据本国具体国情进行改革。
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缓慢,大量青年缺乏与劳动力市场相匹配的技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国家的平均青年失业率超过20%,而现代学徒制开展得较好的瑞士、德国、丹麦、荷兰等国的青年失业率均控制在10%左右。其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推行了学徒制,然而效果并没有德国那么显著,普遍面临着质量问题。2015年6月15-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UNESCO-UNEVOC)举办了以“高质量学徒制”(Quality Apprenticeships)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采取网络论坛(e-forum)的形式,旨在探索现代化、正规化“高质量学徒制”(quality apprenticeships)的特征,分析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发展所需的种种条件。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229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男性62%、女性38%)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为期12天的讨论,UNESCO-UNEVOC形成并发布了本次会议的最终报告——《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Delivering TVET through Quality Apprenticeships)。
何谓“高质量学徒制”
现代正规的学徒制旨在提供优质培训机会,使学徒、培训企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系统整体上实现多赢。“高质量”的概念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引入,并得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G20)多边及双边合作伙伴在内的众多机构、组织的广泛支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工作和培训条件的质量——尊重劳工权利、培训企业的相关条件符合安全标准,学徒受到社会保障计划保护并可以得到工资或津贴。第二,培训标准和内容的质量——培训项目要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使年轻人学习到就业所需的全部技能。第三,证书的质量——支持学徒在全国范围从事培训岗位性质的工作。第四,学徒制所有参与方多赢局面的质量——培训企业受益于获得额外劳动力,可以将学徒制作为招生策略;学徒学习职业知识,获得职业技能,领取工资,得到有效的证书以及获取工作经验;培训学校受益于与劳动力市场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社会和经济受益于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市场更加平衡,以及青年就业率的提高。
根据ILO的一项研究,学徒制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要素:一是政府、雇主代表、工会之间的对话关系,以明确关于学徒制系统中的所有问题;二是各层面所有行为主体具有清晰的角色和职责定位;三是融资机制,参与各方拥有清晰、合理的成本分摊标准,并确保财政支持的有效性;四是立法,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实施运作的框架。
会议目标及范围
本次网络会议为期两周,总体目标是增进与会者对学徒培训,特别是正规“高质量学徒制”的理解。会议旨在共享各国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经验,同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供与会者提出问题,关注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分享个人、机构和国家的实践经验。具体目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加深对学徒制,特别是现代“高质量学徒制”的理解,明确不同国家正规或非正规学徒制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发展的有利条件,力图发现当前“高质量学徒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根据与会者的兴趣及研究领域,基于网上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本次会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12个议题。鉴于各个议题关注度及讨论程度不同,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份报告总结了与会者主要的讨论情况及研究结果,包含与会者所提出的一系列研究问题、建议以及常见的挑战,同时对如何深化理解学徒制并推广成功经验给予了相关建议。
议题总结
报告共涉及12个议题。其中,“议题八:记录先前的工作、学习经历”仅有涉及,并未充分讨论。
议题一
定义“学徒制”,将“质量”的概念引入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形式。与培训、实习等不同,它是一种工作场所学习形式。基于讨论结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徒制作出如下区别和分类(见表1)。
从所有建言献策来看,与会者对现代“高质量学徒制”的特征有着一致看法,公认学徒培训,无论是正规或非正规、基于企业或基于学校,都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效果。关于“质量”的概念,讨论主要围绕传统和非正规学徒制的质量缺陷展开,参与者提出了众多需要改进之处,如恶劣的工作条件、较低的社会地位、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导致的工作事故、工匠师傅或公司培训负责人的工艺和教学技能水平低、缺乏高质量技能培训、缺乏监管和实施机制等。指出问题的同时,与会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多数人提出应该将非正规学徒制整合为正规TVET,规范学徒制。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在正规TVET体系中实现校本培训,提升非正规学徒制的质量,使非正规学徒制毕业生的技能得到官方认可,为其未来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更多路径。其他必要的措施还包括进行专门立法规范学徒制,建立合理的资助机制支持低收入学徒群体等。
议题二
创新学徒制以及学徒制的替代形式
在创新学徒制的应用方面,与会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在农村地区发展学徒制以培养农业人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在学徒制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帮助特殊残障青年康复发展;开发大学学徒制等。在学徒制形式方面,与会者认为传统的学徒制模式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很多现代职业中的技术领域需要工作者拥有大量理论背景知识以执行复杂任务,简单的“边干边学”方法对学徒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配备富有教学、培训、辅导和指导技能的专门培训师十分必要。学徒制“混合”其他工作场所学习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例如,与会者提到的新西兰的经验,即许多学徒参加夜校学习,通常一星期一次,以补充理论训练。在一些行业中,安排“流动”导师对学徒进行每月一次的辅导,帮助学徒学习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这种安排有助于学徒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良好衔接,强调学徒“反思”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徒的学习完成率。
议题三
学徒制的资助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同政府应该对学徒制系统进行资助,为企业积极参与学徒制提供有效激励,引导更多年轻人学习行业技术。各位专家及实践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是发展学徒制从长期来看是有益的,企业也应共同资助学徒。例如,瑞士的企业在提供学徒制培训的第一年会有一些资金损失,主要是源于支付学徒工资和学徒较低的生产率,然而,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随着学徒生产力的提高,其对企业的贡献会大为增加。另外,政府在对学徒制进行资助时要注意向企业补贴学徒工资造成的企业对学徒的虚假需求——一些企业提供学徒培训并不是因为想为未来的招聘做准备,而是希望得到政府资助。
议题四
学徒制技能需求的预期和识别
关于此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考虑到正规学徒制所授技能通常来自于企业的需求,而企业又主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学徒培训,那么学徒制体系是否还需要进一步预期所需技能?一般来说,学徒制自身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使劳动力的供给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正如来自菲律宾的一位与会者所说,在菲律宾,“技能不匹配现象非常常见,公司如果不需要工人就不会参与学徒制”。然而,大多数受访者指出,对教育制度和TVET机构来说,这种预期是必要的,可以准确确定培训计划和项目的重点,尤其在劳动力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更加重要。预期还可以为扩大学徒制和确定新学徒计划提供有效信息,特别是新兴职业。技能预期使学徒制培训更具可持续性,以下三方受益于此:学徒,向其持续提供工作机会;企业,促使其制定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规划;TVET机构,开发相关课程,使学徒更符合劳动力市场要求。
议题五
将各行业企业纳入学徒制
报告中,许多与会者在发言中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各行业纳入学徒制?所有人都认为各行业的参与能够对学徒制产生有效影响。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方法包括提高企业生产力,以及降低学徒制劳动力成本。瑞士的研究表明,企业从学徒制中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此外,当企业把学徒制看作员工规划和人才招聘的机会时,便会迫切需要对学徒进行培训。虽然如此,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并不是企业不参与学徒培训,而是企业所提供的学徒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惠及所有需要技能培训的学徒。另外,也有一些因素阻碍企业参与学徒制。首先,并非所有企业都做好了接收学徒的准备,某些企业由于其工作环境或内部组织能力有所局限,难以吸纳新人接受培训和监督。其次,企业培训人员不情愿传授或共享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这是由于一旦学徒掌握了相关技能,便有可能取代企业员工。最后,缺乏政策支持也是阻止企业充分参与学徒制的可能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国家就此问题展开积极社会对话,包括政府、雇主和国家工会代表之间的三方对话,力求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徒制之中。
议题六
学徒制的课程开发
菲律宾、巴西和博茨瓦纳的学徒制课程开发步骤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首先,这些国家遵循统一的参考标准或指导原则来开发课程,包含不同行业领域的内容、技能和预期结果。其次,这些标准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能力标准或单位标准(competency or unit standards),上述国家都是采用能力标准的方法开发课程。最后,多方参与课程标准的开发。在巴西和博茨瓦纳,包括政府代表、教育专家、行业协会、雇主组织、工会等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均会参与开发并制定课程标准。
议题七
学徒的辍学
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均存在学徒辍学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群体中,年轻人在学徒期完成之前就想挣“快钱”的诱惑似乎是一个重大问题,对行业理解的缺乏也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与学徒和企业都有关系:一方面,学徒缺乏就业指导、职业意识,而且个人的工作态度可能会影响其承担义务;另一方面,企业可能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合适的学徒。此外,培训者教学技能的缺乏也是导致学徒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议题九
学徒制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
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是,与学术教育和研究相比,学徒制的社会形象通常被认为更加低等。比起主流的、基于学校的TVET,学徒制常常被低估,且被看作对“学术天分欠缺”或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青年人的职业培训。针对这个问题,报告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利用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学徒制的优势,塑造学徒制的正面形象。第二,从普通教育开始就塑造积极的学徒制形象,不仅针对学徒,还需包括有可能影响学徒选择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在内;此外,向政策制定者、企业雇主宣传学徒制的优势。第三,提升非正规学徒制质量,这本身便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学徒制需要尽可能直接地与工作相联系,从而激发各行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伙伴关系。
议题十
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培训师
企业内部的师傅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影响企业培训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现有的企业培训中,师傅的职责局限于实践知识的传授。由于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相对欠缺,师傅难以独立承担学徒的全程培训,即对学徒进行指导、支持、监督、跟进,这就引出了“企业培训师”的概念。区别于企业的师傅,企业培训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可以为学徒进行系统的讲解,负责跟进学徒工作,为学徒介绍不同的任务和技能,观察学徒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监督其学习进展。此外,企业培训师还会提供额外的理论背景知识,甚至会提供一些与公司内部学习相关的实践训练。企业培训师与师傅一起为学徒设计整个培训项目,也和TVET学校的教师及指导人员保持联系。不同国家的企业培训师的来源不同,有些来自企业内部,有些则是学校的教职工,他们在各培训学校之间流转,以跟进学徒的学习进展。在许多国家,企业培训师掌握教育学知识,在对学徒进行培训和监督之前,他们还需要获得相关证书并定期更新技能。
议题十一
学徒制成功的要素
第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他们之间达成的共识与承诺。如果缺乏共识,学徒制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纸上谈兵。因此,需要在商业、公共部门及社会领域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形成一致的理解或达成共同的目标;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角色;每个利益相关者相互承诺、达成一致;逐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并达成合作伙伴共识。第二,职业指导,确保年轻人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避免出现毕业生大量失业的同时企业缺乏合格的技术员工。第三,教育系统的渗透与衔接,保证学徒可以直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或建立与高等教育的联系,得到专业发展机会,避免学徒制发展成为缺乏前景的“死胡同”。
议题十二
进一步的研究领域
报告的最后讨论了未来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和改善学徒制系统的研究领域。例如,什么类型的学徒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非洲农村地区就业问题,从而减少人口迁移现象?如何将相关资格框架(通用能力)与学徒制成果联系起来?什么是评价学徒制效益有效且可靠的工具?如何在培训提供者(职业学校等)中引入现代教学方法?
结 论
这份报告呈现的12个议题集中体现了世界各地的专家、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关于学徒制的兴趣及承诺,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有益之处得到公认,尤其能够帮助大批未能充分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掌握职业要求的更高技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此外,正规化“高质量学徒制”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系统,需要不同参与方和机构的充分安排、达成共识和作出承诺。质量问题是发展学徒制所必须面对的,学徒制培训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导师和培训者,都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和技能,以履行各自的职责。纵观各国学徒制的实践情况,尽管发展的程度、水平不一,但都越来越将“质量”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学徒制发展较为成熟,更多地是针对提升学徒制质量进行微调,建立“高质量”的学徒制体系;另外一些诸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学徒制发展相对不足,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高质量”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通过完善学徒制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培养高水平学徒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