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连续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各学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实施路径,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职校生群体规模庞大,职业学校普遍开设法律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加强法治教育,但总体看,对职校生的法治教育仍存在重灌输轻养成、重形式轻实质、重共性轻特色等问题,使得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为此,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职校生这一群体,并应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培育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教育实效,努力提高法治素养,通过法治教育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强化法治精神培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建立各教育阶段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各学段。因每个学段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从而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和侧重。对职校生来说,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法律知识向注重法治思维的训练、法治理念的养成转变,使他们不仅明白法律“是什么”,而且能理解法律“为什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领会法治的实质和精髓,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 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其一,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目前,职业学校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开展法治教育,这些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加强法治教育,应深入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各职业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法治课程,做到不压缩课时、不简化内容,这一点并非所有学校都能做到,必须把握这个底线。同时结合公共课、专业课的教学,有机渗透法治内容,这些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要找准渗透点,适当地寓法治教育于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同时收获学科专业教育和法治教育。另外,应落实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和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各学段法治教育内容的要求,研究调整完善职业学校法治课程的设置及内容,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安排要处理好与其他学段相衔接的关系,符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实际,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其二,广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依托课外、校外社会资源及平台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如通过举办升旗仪式、宪法日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悟法治、增强感受、深化认识,自觉学法、知法、尊法、守法。其三,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职业学校法治教育要走出传统的说教灌输模式,做到接地气、有人气,从“身边事、眼前人”的案例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寓教于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训练法治思维、坚定法治理念。还要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拓展法治教育渠道和空间,实现法治教育线上、线下的互补,时间、空间的延伸。其四,努力提升师资素质水平。目前职业学校法治教育师资的状况堪忧,任课教师中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凤毛麟角,并且普遍都同时教几门不同的课程。如中职的法律课程作为德育课之一,多数德育课教师几乎讲授全部5门德育课,这些课程涉及哲学、经济、政治等领域,专业跨度比较大,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可想而知。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法治课程师资的配置,选配好教师并不断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还可探索专兼结合的办法,聘请所在地普通高校法律专业教师、离退休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发挥其专长为职业学校服务。 凝聚合力协同推进。对职校生的法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协力推进的氛围和环境。首先,应完善教育、司法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积极整合公检法等的资源建立法治教育基地,为学校法治教育提供平台;推动社会各种法治教育资源对职校生开放,为学校法治教育提供便利。其次,职业学校自身应切实重视和加强法治教育,配足师资、开齐课程,把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再其次,职业学校应密切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指导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法治教育,让家长通过身边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善恶,自觉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最后,职业学校还应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以及社区,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法治教育网络,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增强法治教育的体验性、生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让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觉接受法治教育。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