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领导 >

陈宝生: “外来的”教育部长

2016-07-30 15:35:37 环球人物 责任编辑:优墨
分享到:
尽管从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调任教育部长属于平调,但因从未在教育部任职,也未有一线教学实践的经历,陈宝生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尽管从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调任教育部长属于平调,但因从未在教育部任职,也未有一线教学实践的经历,陈宝生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曾掀起“治庸风暴”
 
  在2008年前,陈宝生一直在家乡甘肃工作。他做过知青,后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邮电局做机线员。据知情人透露,陈宝生少时家境贫寒,全靠自己改变命运。高考恢复后,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陈宝生回到甘肃,先后担任甘肃省商业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酒泉地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其间既有政策研究经历,又有主政地方和部门的经验。但让他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是在兰州市委书记任上掀起的“治庸风暴”。
 
  2004年,兰州官场发生大地震。兰州市原正、副市长及多名高级官员因涉嫌贪腐落马。同年11月29日,陈宝生临危受命,就任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仅10天后,他提出推行“治庸计划”,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开刀。之所以是“治庸”而不是“治贪”,陈宝生后来解释说:“我上任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凝聚人心,振奋精神。2004年那个特殊时期,给兰州的长期发展扫清了障碍,但就短期来说,我们好多干部,心里灰溜溜的,该干的事不敢干,一些投资商也准备撤资。所以我们研究决定,先向平庸行为开刀。”
 
  “治庸计划”提出后,如何把设想变成可操作的方案让陈宝生犯了难,“我骂自己,你看给自己出难题”。经过探讨,他首先把“庸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第二类是乱作为,“为了钱胡干事,不给钱不干事”;第三类是不会作为,“站在那个位置上什么事都干不了”。2005年5月8日,兰州市委审议通过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整治干部平庸行为的计划》,把这三类情况细分为18种行为,对每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处理方式,都做出明文规定。同时,文件还规定了“治庸”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全部职能部门。
 
  为了配合“治庸”,在陈宝生的提议下,一档名为《“一把手”上电视》的栏目在当年6月播出,兰州市各单位的“一把手”轮流在电视上亮相,现场接受投诉、解决问题。陈宝生又是第一个走进演播厅的“一把手”。尽管该节目褒贬兼有,也有“作秀成分大于实际作用”的质疑,但陈宝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形成了天天都在解决问题的局面,上访的人数逐步下降,因为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没理由一天到晚来党政机关上访。”此外,兰州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主评议政风活动,万名群众为政府部门“打分”。这一系列被称为“兰州模式”的举措,引起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陈宝生作为设计者被请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的演播室。
 
  做实事、正政风,让陈宝生在兰州留下了不错的口碑。一位当地政府人士说:“陈书记作风利索、为人正直,风评很好,大家都看好他……”陈宝生并未沿着地方的轨迹升迁。2008年6月,他履新中央党校副校长,从地方调至北京。
 
  党校来的党委书记
 
  奉调上京后,陈宝生一改在地方的高调,埋头理论研究,但直言不讳的性格并未改变。中共“十八大”前夕,他做客人民网访谈节目时表示,“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很多关卡、很多挑战,这是躲不过的。你不闯关,不往前推是不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要理直气壮地去讲,没什么可怕的”。
 
  2013年3月,陈宝生从中央党校调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在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任上著述颇丰,文章多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等党报党刊上。从著述内容不难看出,陈宝生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执政党建设、行政体制改革等中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局级干部对陈宝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他虽不是技术官僚,但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都很高,为人低调,做事讲大局,颇有政治风范”。
 
  期待“破局之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4任教育部长(1998年前为国家教委主任)都是从教育部副部长任上被提拔起来,而陈宝生不仅未曾在教育部任职,也没有一线教学的经历,被媒体称为“外来的和尚”。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让“外来人”担任教育部长,有人直呼“想不通”。
 
  对于这个任命,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并没有什么想不通。“我得知后的第一反应是期待。陈宝生让我想起了前教育部长何伟。他们都在任部长前长期在地方工作,没有教育部工作的经历,而且都是在部长人选酝酿很久后选定的。教育部长不好当,‘外行’何伟却有好口碑。因为他很谦虚,遇到难题会去向懂行的人请教,不会做自以为是的事,反而更加尊重专业。”
 
  在储朝晖看来,我国教育长期都在吃“大锅饭”,做饭的怎么做,其他人就怎么吃,但现在很多人对教育有了选择性,而现有的教育体制,包括评价和管理,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打破“大锅饭”的观念,在尊重教育专业性的基础上,满足更多人的意愿,是摆在教育部长面前的难题。这其中必然牵涉教育圈内多方的利益和需求。请一个“外来的”教育部长,也许是破局之法。
 
  按照一般正部级官员65岁卸任领导职务的惯例,今年60岁的陈宝生还有较广阔的任职空间。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把手要有‘狼性’,不能有‘羊性’。”未来5年,这位曾经崇尚“狼性”的教育部长将把中国教育改革带往何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