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更准确地说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都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要“不忘初心”,要时刻谨记教育信息化的初衷是为教育、为育人服务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不要做着做着就忘了。
教育信息化更准确地说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都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要“不忘初心”,要时刻谨记教育信息化的初衷是为教育、为育人服务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不要做着做着就忘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标志性事件频发。如今,教育信息化又有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这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本刊记者专访了两个规划的具体制订部门——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请他对《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进行解读。
教育部科技司 信息处处长张拥军
追根求源 聚焦真正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记者:6 月初,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它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拥军: 2010年7月底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用一章三节八百多字的篇幅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明确要求。在国家级的教育规划中提出教育信息化,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把一章三节八百多字的任务落实好,将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需要一个专门的规划。因此,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历时一年,经充分调研研讨,起草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从2012年到现在,几年时间过去了,我 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也为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根据当前实际,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尤其是要聚焦“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突破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缘起。
记者:制订过程中,如何保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性、前瞻性,并兼具可操作性?
张拥军: 2010年年底,我们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筹备工作。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深入调研各个领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情况,包括各学校、各地方、各业务司局,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在深入调研后我们发现,当时,很多人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还没认识到怎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服务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我们做教育信息化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为教育服务、为育人服务的,绝对不能脱离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规划》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记者:现在,行业专家和从业者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涵义。您是怎样理解这个深度融合的?
张拥军:我的理解很简单,所谓深度融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像电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一样,你感觉不到它,但它时时刻刻在帮助你解决问题。真正解决了问题才叫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解决问题不是靠技术先进与否,关键是要适用、能和你要解决的问题相“匹配”。五年多来, 我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宣讲,一直在大力推进这个核心理念。教育部连续四年举办区县教育局长培训班,就是要让这个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为对于基础教育来讲,除校长、老师外,最重要的是区县教育局长的理念转变,他们才是能把这个理念真正落到地上的人。
一脉相承 深化应用
记者:去年9月,教育部针对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初稿正式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收到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哪些问题上?
张拥军:初稿完成后,我们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直属高校、教育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及其他专家、部内司局、事业单位征求了意见。大家的反馈非常积极,最终收到的反馈意见部内单位有150多条,地方有200多条,相关专家也近200条。我们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分析汇总,对一些共性的意见,我们又专门开了几次各层次的研讨会进行交流讨论。应该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还是充分反映了各方意见的。
记者:与十年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也着重体现了应用导向的理念。
张拥军:是的,两个规划背后最核心的东西都是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只不过在不同发展阶段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十二五”期间,我们基础设施的缺口很大,离开了基础设施,何谈教育信息化?所以,我们强调从应用出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倡好用、适用、适度超前。到了“十三五”,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强调深化应用,在已经有了硬件、应用也开始普及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就是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这既是我们一直的目标,也是当前我们最大的问题。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一脉相承,《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工作方针。深度融合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所谓应用驱动,是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具体的应用来实现融合。所谓机制创新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改革创新,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教学方法、模式固化下来,变成教育教学的常态,就是要真正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
记者:请您对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做些介绍。
张拥军: 2014年和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分别印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首先各地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之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检查督导。通过督导,主要是要全面了解并督促各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几年专项督导安排得比较密集,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期,很多工作还需要督促、指导来保证工作任务的及时完成,同时也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不“跑偏”。
用好“看不见的手” 创新供给模式
记者:《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还突出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供给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有哪些优势?
张拥军: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之前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我们突出强调了国家的作用,市场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涉及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靠任何一家单独来做都做不好。举例来说,当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网络设施、多媒体设备变成了教学的必备条件,这些设施的运维靠谁来做?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花钱买服务就行了。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更是这样。它跟纸质教育资源最大的区别是,数字资源更像是一种服务,需要根据用户反馈不停地进行快速迭代和更新,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效果。
记者: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运用市场机制的关键是什么?
张拥军:关键是贴近用户,就是要贴近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要关注他们的体验,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我们希望将来可以形成这样的机制——市场主体能够根据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好坏程度和用户体验来获取相应的收益。这样,不仅可以鼓励企业为用户做好服务,还能推动我们一直强调的应用。
利好政策不断 主动拥抱“阵痛”
记者: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备受重视,利好政策不断。
张拥军:的确如此。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这几年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012年4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发布,随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刘延东同志在会上的讲话把十年发展规划的理念、任务和当前重要工作布置下去。会后,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要工作的通知》,部署具体工作。 2013年11月,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在我国深圳召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2015年6月,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在我国青岛召开,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同年11月,国务院教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对“十三五”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部署。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记者:纵观这些标志性事件,您如何看待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张拥军:在推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的作用概括起来是两个词——支撑,引领。所谓支撑,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方式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水平。所谓引领,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有突破。支撑和引领的分界线不是非常明确,但引领更强调的是模式的变化与创新。
记者:《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后,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对于具体的落实工作,教育部有怎样的规划和部署?
张拥军:要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落实,首先要调动一线管理者和校长以及教师的积极性。除继续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外,我们还要想办法,充分调动一线教师、校长的积极性。第二,要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督促机制。前面要有“拉”,用试点引路,即通过试点形成一些好的模式和经验,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推广,引导大家在应用上下功夫、在融合上下功夫。这几年,我们陆续在各地举办了多场现场会。后面还要有“推”,要给大家一些压力。我们会坚持做专项督导,发布年度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信息化是这个社会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虽然改变过程中会遭遇阵痛,但不改变就可能被淘汰。就像网络约车,它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阵痛,但却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每个乘客用脚投票投出来的。教育行业也一样,如果我们不主动改变,学习者同样也会用脚投票,不再选择我们的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我们提出深度融合,提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但真的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