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匠”,人们的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可能是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还可能是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
提起“工匠”,人们的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可能是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还可能是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
而每位中职教师的心里,也都驻着一位“工匠”,他们也用“工匠精神”引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对知识的一丝不苟、对娴熟技能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郑永,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从教14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石家庄市学科名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汽车美容装饰养护高级技师,汽车维修技师。
在汽修实训室里,郑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测量出气缸内径;一根根地讲解上百条电线的作用和测量方法。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汽车维护、维修项目的训练,都是精雕细琢的创作。郑老师始终跟自己较劲,奔跑在追求极致的路上。
郑永老师(右)指导学生
【故事一】
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郑老师却要求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水。为此,他坚持不断学习汽车新技术,每年研习两种以上新车型的维修手册到精通的地步。每一种车型发动机系统、电气系统、ABS系统、车身附属设备系统等几大部分的手册从地面落起来能和桌子一般高,数千页的手册,上万条的操作规程,郑老师要逐条学习,逐条演练,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记得一次面对克鲁兹车型的空调风扇电路,因其不同与其它车型,而且结构更加复杂,郑老师整整两天两夜泡在实训室里,全身心投入到查资料,研究原理,检测电路,分析数据的工作中,全然忘记了吃饭,连续两晚工作到了凌晨,最终终于攻克难题,彻底掌握了电路原理、操作规程及控制方式。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郑老师还经常为技术上的疑点走访企业,向行业专家请教,用郑老师的话说就是:“只有老师冲在了前面,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过时,不落伍。”
郑永老师(中)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故事二】
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郑永老师除完成正常教学任务,担任专业部副部长的工作外,还主动挑起了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的重担。郑老师和同事每次在比赛前都要先将比赛规程吃透,自己反复演练,编排出最科学省时的工作流程,将所有检测内容按方位分类归纳,让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达到最高。他结合自身体验,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都设定好时间,用时精确到秒,认真揣摩每个动作要领,力争做到准确而有效。他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内径千分表测量缸体内径的方法,整个过程流程流畅,动作规范,测量准确。现就职于河北德联开新奥迪4S店的毕业生张赛行同学将此技术用在工作中,被企业当成样板,在公司内部培训中做展示、推广。郑老师对技术的要求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要求学生们进行维修维护时,对每个测量数据都要仔细分析,例如在检测机油时,如果发现油量少于行驶里程匹配数值,不能简单进行补充和更换,一定要分析出机油少的原因:是漏油还是燃烧造成?要找到根本原因,这样才能根治故障,对客户负责。在电路测量时,不允许学生为省事而“破线”测量,因为测量孔可能带来漏电及汽车自燃风险。因检测而给车辆带来的“副作用”要坚决杜绝,这是职业道德。所以用人单位在看到学生有这样的操作习惯时,都暗暗地为学生们拥有这样一丝不苟的严师翘起敬佩的大拇指。
十余年来,郑老师与同事们指导的学生连续九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年载誉而归。共计174人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8人获国家级三等奖;38人获省级一等奖。他所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师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并被授予“河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全国汽修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与指导教师薛灿亮(左二)、郑永(左三)
【故事三】
娴熟技能的执着追求
娴熟的技能是中职学生的立足之本。因为明确这一点,郑老师在娴熟技能上狠下功夫。技能大赛中二级维护比赛要在35分钟内完成195个项目,500多个操作动作;空调维修比赛全程55分钟,要完成检查,排故,制冷剂的鉴别、回收、抽真空、加液等上百个操作……这些数据已深深地印在郑老师脑海里,他能脱口而出,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动作,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苦练达到熟练。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师生都不会忘记:严冬的早晨6:00,太阳还没从东方露出脸来,石市三职专的汽修实训基地,已灯火通明;高温的盛夏,每一轮训练下来,脱下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汗来。又沉又硬的劳保鞋把脚都磨破了,袜子被血粘在脚上脱不下来,这样的情况每个参赛的学生都习以为常。09级汽修班袁重庆同学曾在省级汽修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现在已成为河北惠通路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业务精英。当问他苦练技能的日子是否动摇过时,他感慨地说:“我们坚持的毅力更多来自于始终站在我们身边老师们。我们知道所有的苦老师们都吃过,所有的要求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来的。他们不仅耐心地指导我们每个动作,讲解每个原理,还关心我们饮食起居,思想动态,备感冒药,熬绿豆汤……而当时指导教师薛灿亮老师的孩子才上小学,郑永老师孩子刚刚出生,这种情况下,老师从早6点到晚11点全程都和我们在一起,敬业的老师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段难忘的拼搏岁月,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2014年市总工会举办的“石家庄市汽车维修工行业技能比赛”中,进入前十名的选手中有四人是石市三职专毕业生。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郑永老师,用他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孜孜追求诠释着一位中职教师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