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深度报道 >

京津冀职业教育如何协同发展?

2016-03-29 12:25:58 《求贤》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今年的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话题由来:今年的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不久前,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天津市将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对接合作。
  近日,京津冀三地党委组织部召开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工作机制》、《京津冀高级专家数据库管理办法》等文件,决定启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会议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式的人才机制,实现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关键一环。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人才一体化。这些大胆的创新举措无一不让人赞叹。人才是生产力。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人才来说也是如此,于教育来说更是适用。
  再次回到两年前的2月26日。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2016年2月26日,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承办,天津教委职教中心协办的“京津冀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成立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重点课题概览等。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发展的根本。那么京津冀的教育如何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中需要注重提升哪些内容?有什么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针对诸多问题,本刊特邀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吕景泉教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荣长海教授,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张维津教授来参与此次话题的讨论。
 
  吕景泉
  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

  运用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职教协同发展
  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职业教育角度看,您对此有何解读?
  吕景泉:2015年,天津继国家第一个职业教育试验区、国家唯一的职业教育示范区之后,天津市政府和教育部又签署了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升级版协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将会成为天津市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
  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扎实推进工作新实践。
  天津市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制定并实施好“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和国家示范区升级版建设方案,将国家战略需求、示范升级契机、职教探索需要、天津职教实际、区域产业转型、资源优化集聚,以国际化、校企化、体系化、系统化、终身化、协同化“六化”为视野,从职业院校品牌建设、专业组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基地条件建设、赛项平台建设“六项建设任务”入手,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又好又快建设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学习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记者:那么如何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天津职教自身与外部的协调发展?
  吕景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从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职业教育自身与外部的协调发展,这包含三层含义: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
  记者:那么职业教育自身及其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吕景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自身及其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明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搭建职业教育自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沟通的桥梁。
  职业教育自身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探索和完善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培养等考试招生办法,以及多种模式的中、高、本、硕衔接培养机制,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使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毕业生拥有同等升学机会,打通职业院校学生从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优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结构,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合理配置。积极探索综合高中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弹性学制与学分转换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学生的有序流动。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协调发展。以开放大学为平台,以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以社区型区域职教集团为骨架,以区县社区学院或职成教中心为骨干,以街道社区学校或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支撑,形成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开放大学和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与社区深度融合,建立职业院校与社区联动机制,促进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记者:此外,您认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
  吕景泉:天津市职业教育与外部协调发展包含与天津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两个方面。
  与天津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天津市的职业教育资源,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接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强化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建设,为天津市优势主导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天津市新的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服务类专业建设,解决目前服务类专业建设不足问题。
  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速推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在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质量评价和院校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有序承接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外迁,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主要任务包括: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在天津构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养老健康业、新能源等8个现代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平台,继续搭建区域间的文化产业、民族教育等12个产教对接平台;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话交流合作机制、项目协同创新机制、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消除职业教育跨区域发展壁垒,推动三地在现代职教重大理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关键举措和实践探索方面合作协商,建立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协同机制和交流平台。
  记者:在天津职教如何加快开放办学与国际化进程方面,您觉得怎样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吕景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各个要素都要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相适应,都要与技术进步、岗位升级、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向全社会开放办学,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责任要求。
  天津市职业教育经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和示范区连续十年的建设,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走过了单纯借鉴引进、学习了解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模式的初级阶段,步入了从低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向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阶段,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入和天津市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输出成为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在输入方面,一是继续以提升国际化综合要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着力点,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融入教学,推进国际化职业院校的建设。二是继续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国际化技能赛事的比赛制度和运行模式,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环境建设,把天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建设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中心、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体验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提升大赛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并建设我国职业院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培训基地。到2020年,建设并实施10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输出方面,一是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开发配套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海外发展战略输送人才。二是以天津市职业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将天津的优秀职业教育技术和职业文化,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搭建天津市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与交流的桥梁;同时,借助海外办学,使其成为天津市职业教育在国外的一种技术技能服务、技术文化传承交流合作的展示窗口,直接促进输入国对我国技术技能、企业标准的认知、理解与接纳,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到2020年,通过鼓励有条件学校积极拓展海外职业教育市场,在境外建设10个左右“鲁班工坊”。
 
  荣长海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
 
  职业教育是重点
  科研先行是关键
  记者:两年来,京津冀三地就教育协同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实现了良好开端,现在需向纵深推进。您曾提到过,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找准切入点,只有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才能最终达成协同发展的目标。您觉得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荣长海:我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是职业教育。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在不改变既有行政管辖权限的前提下,在发展上开展协同行动,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我国的教育机构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办的,其经费来源也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因而在物质利益的区分上是非常明晰并受到严格管控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教育门类之间相比较,基础教育因其主要由区县政府主办主管、自身规模有限、以传承知识为主,相互协同发展并无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别是在强制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之后,这种省际之间的协同发展更无必要性和可能性了。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既有其使命、又需要相互协作开展工作,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之间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招生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单个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都做不到,省际之间的高校协同发展更不现实。我国倡导高校之间资源共享几十年了,除了图书馆资源初步做到了馆际共享外,其他领域迄今无任何进展,充分证明了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难度。
  相比较而言,职业教育在协同发展方面更具有现实性。职业院校之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招生等方面也存在着竞争,但其最大特点也是最大长处,是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而经济结构(主要是产业链)正是京津冀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方面。中央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确定三地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各自发挥优势而实行必要的分工。紧密联系产业的职业教育将紧随这种分工和协作而采取相对有效的协同发展。所以,京津冀教育?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应当是职业教育。
  记者:您认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荣长海: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在完全明晰三地产业结构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群的基础上,在教学科研、师资培训、课程研发、制度建设、国际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切实分工合作,真正合作共赢。具体来说——
  推动京津冀职业院校集中学术力量建立教科研合作机制,特别是在重大理论问题、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问题上,开展具有主动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决策与政策研究;同时,在三省市职业院校共同面对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打通中高本硕上升通道、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开展合作攻关,使科研和教研真正成为三省市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先导。
  推进京津冀职业院校建立协调统一的师资培训体系,引导教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通过三省市之间的相互支持,建立校际教师学术交流、访问制度;通过三省市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三省市之间的兼职教师引进,导入企业文化,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推进京津冀职业院校对接三省市优势产业、行业用人需求,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协调三省市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引导职业院校依据现代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推进京津冀职业院校根据三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提炼区域性职业教育特色,彰显职业教育错位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三省市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率先落实已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率先开展专业教学的标准建设。
  推进京津冀职业院校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三省市职业院校率先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推动京津冀职业院校联合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相互衔接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对存在问题进行联席督导评估,使教学质量评价真正成为三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使三省市职业教育质量在相互借鉴过程中,尽快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那么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您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荣长海: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科研先行。2014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等问题,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各地要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实现这些要求中的任何一项,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必须先行做好研究,以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下一步,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哪些方面?
  荣长海: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走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前列。
  自2010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任务要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新一轮示范区建设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重要任务,在健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创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为制度创新的新高地、体系建设的新引擎、国际合作的新窗口、区域协同的新平台、质量提升的新支点,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做好这些工作,天津市的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其中的研究人员,更应当先行一步,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张维津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研究员 教授
 
   发挥制造办学优势 
  推进职教协同发展
  记者:两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深入,三地的产业定位和方向也已明确,其中天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作为为先进制造提供人才支撑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发挥制造类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是当下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方面,贵校有何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维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天津发展为己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定以来,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尝试。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资源转化方面,大赛引领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本质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计赛项,赛项设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就业岗位相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以实际的行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第一线急需技能型人力资源。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八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承办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赛项,竞赛内容要符合智能制造对人才的要求。学院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北京市、河北省职业院校、企业合作,围绕地区人才标准要求,将大赛赛项资源开发转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嵌入专业教学体系,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师,引进企业实景,体验企业文化,学生培养与地区企业、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培养京津冀需求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学院与中国锻压协会根据京津冀三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了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学院还与中国锻压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学院与协会承担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
  在发挥职教集团办学优势、促进系统化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与所属集团企业建立了职教集团,形成了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行业企业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及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机制。通过职教集团建立了中、高职相互衔接、系统化培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相互融通,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优势,促进了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促进了技术技能累积与人才系统培养,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有效促进了学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依托国培项目,提升京津冀地区师资队伍水平。学院自2012年以来,积极筹备承接国培项目,以2015年为例,学院承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D方向)项目,通过与北京三维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师资培训,来自北京、河北以及天津的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能力,尤其是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教师理论知识进行了转化,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所属区域、院校学生的培养,将更有效果。
  记者:从学院角度,要做好对京津冀一体化人才支持,贵校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张维津: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特色专业。学院发展要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立足学院装备制造业定位,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格局。寻求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形成一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背景下优势互补、相互分工的高职教育格局。同时,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院要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发掘地区经济和社会紧缺的比较优势专业,积极拓展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力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重点专业和龙头专业,增强自身品牌效应和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优化师资结构,奠定高职教育发展基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师资力量,师资结构是教育资源当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学院要加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现有师资的利益和稳定性,同时及时地根据经济的发展特点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优惠政策来吸引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随时为院校发展增添新动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既要有专业基础课教师为学生梳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聘请行业的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担当实践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强化职教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建立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制度,为发展打牢坚固的基石。
  转变观念,提升学院高职教育服务层次。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层次是指学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完成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同时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引领、信息引领和示范引领三个方面。学院要不断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提高教育服务层次的渠道。要落实好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借助海河教育园区优势加强职业教育区域交流,积极寻求优质示范性教育合作项目。要开发与先进标准对接专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京津冀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促使学院与京津冀优质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等。
  记者: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维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职教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必将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相关部门应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内,加强统筹协作,搞好顶层设计,通过“有形的手”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当前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不合理现象,在规划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同时,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总体布局,优化功能定位。通过点、面、网状布局,选取相应产业发展的典型地区作为职业教育品牌发展的落脚点,同时加强地区之间、职业教育品牌之间的互动与联络,与行业、企业相互支撑,推进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建立先进制造京津冀跨地区职教集团联盟。在京津冀一体化形势下,京津冀地区战略侧重逐渐明朗,对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步明确,尤其面对“中国制造2025”,组织以京津冀地区行业主导,院校、企业参与的跨地区职教集团联盟势在必行。要紧紧围绕行业和支柱产业,探讨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技能大赛的参与,进一步提升行业凝聚力和资源的有效共享。要围绕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办学优势,京津冀三方协同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实训基地,面向区域所有职业学校开放,接纳异地学生实习实训。努力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实现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完善层级结构,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发展应用技术类型学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规划的实施将使中国高等教育发生革命性调整。在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布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应推进高职院校转升职业教育本科的试点工作;应加快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衔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报道支持/天津市教委 责任编辑/冷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