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特色教学 >

职业院校也可开设“爬树课”

2016-04-08 11:58:28 左明星 刘荣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前段时间,厦门大学开设了“爬树课”,一时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爬树”又称为“攀树”,多年前起源于欧美,属于山野生存实践活动。爬树活动的任务是利用专门的攀登器材,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攀爬10—15米高的大树,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攀爬者的野外生存能力,同时体验“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的感觉。

  前段时间,厦门大学开设了“爬树课”,一时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爬树”又称为“攀树”,多年前起源于欧美,属于山野生存实践活动。爬树活动的任务是利用专门的攀登器材,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攀爬10—15米高的大树,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攀爬者的野外生存能力,同时体验“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的感觉。
  自厦大开设爬树课以来,在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引起热议。有人说,将“爬树课”引入校园是盲目效仿国外,它很大程度上是淘气少年的一种游戏,不能与学校课程相提并论。也有人说,这是校本课程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危急自救能力。面对各种说法,厦大的课程负责人介绍,爬树课的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并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战胜心理恐惧的积极心态。而厦大学生对于爬树课做出了积极响应,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学习攀树技术,至少可以通过该课使自己的某些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与强化。
  那么,将爬树课纳入学校教育真的合理吗?笔者认为,从课程本身出发,学生能够从中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开设爬树课等实践课程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促使学校对现有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类似的课程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阶段职场对人才诸要素不断提升的现实。“爬树”活动,究其本质还是借助攀爬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强化学生的个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还原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属性,为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比较来说,厦门大学的“爬树课”与近年来在我国职业院校陆续开展的“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颇有些相似。例如,就攀爬类活动来说,“攀树”与“攀岩”,在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后都涉及到“路线选择”“体能分配”活动环境中有利因素的利用、与不利条件的对抗等问题。这对于参与者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及意志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笔者看来,如果将“爬树课”引入职业院校亦未尝不可,其现实意义甚至比“厦大模式”的“爬树课”更为深刻。“攀树”活动中,在不使用“上升器”的情况下,一定强度的攀爬运动可以使参与者的腰腹肌力量得到锻炼,同时能够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这对于提高职业院校中操作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体能”有较好的强化作用。此外,攀树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人工环境的重复与呆板,利用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参与者积极、健康情绪的形成。有研究者指出,适当的攀爬活动能够对“趾节炎”“静脉曲张”等职业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爬树课”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样化成才”以及“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而“爬树课”的课程价值取向与当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符合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具有进一步完善与推广的价值。我们应从“爬树课”中深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从而促进职教工作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作者:左明星 刘荣 单位: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