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是以1300所高职院校的体量生存于中国广袤国土上的一种教育,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是伴随中国30多年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教育。
姜大源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是以1300所高职院校的体量生存于中国广袤国土上的一种教育,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是伴随中国30多年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教育。
教育的质量好坏,既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既要看历史沿革又要看国际比较,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生长与发展规律的梳理表明,中国教育能够走向世界,能够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若以立法为标志,目前世界上以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1996年予以立法规定的中国,一个是2004年予以立法规定的瑞士。其他国家基本没有这一概念。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为适应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紧缺的矛盾,一种新型高等院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的职业大学应运而生,如1980年创办的南京金陵职业大学、武汉江汉大学等6所学校。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尽管几易其词,其基本内涵没有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从其出生那一天起就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就带有浓厚的、深刻的中国特色的烙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丰富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规律和特征,需要去总结和梳理。例如,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从当初6所发展到今天约1300所,增长了200倍!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经验并升华为教育理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以其独特的内涵与形式自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这很可能是中国对世界教育所做的独特贡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尽管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前身——职业大学是在1980年左右独立设置的,但其被国民教育体系正式接纳则是1995年5月的事。由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教职[1995]12号文)正式宣告,职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一开始就是原国家教委职业教育司的职能。此后1998年至2011年,在由高等教育司管理的十几年中,其不仅始终是作为高等教育层次中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育类型得以继续发展,而且又经历了传统高等学校严谨规范办学的洗礼。2011年重新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
目前虽还没有对1300所高等职业院校“出身”的全口径统计,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中,80-85%是由中职“升”上来的。所以究其整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从高等教育领域里衍生出来的,而是在职业教育这块土壤上长大成人的,是职业教育领域内生的产物,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因。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这是其教育的类型属性。在类型属性上冠以“高等”和“中等”,则是其教育的层次属性。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原创特色。可以说,这些原创是传统的普通高等学校所不具备的。近年来,特别是致力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实践层面,而且在理论层面,有许多成果可以总结、提升,有利于形成可操作的规范制度和职业教育的学科理论。
在实践层面取得突破的领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立校、开放办学的功能定位,特色十分清晰。当前中国95%的地市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这表明,其一,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所需职业人才的基础阵地;其二,高职院校已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其三,高职院校近六成毕业生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已成为推动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发展的重要主体,且创业比例高于普通高校。
二是关注学生,服务社会的评价标准,特色十分突出。“高职教育基于综合改革与本土实践的质量观正在形成”,这一质量观的要素为:其一涉及高职生源特点的学生发展:学生中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比例上升,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其二涉及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瞄准产业和新业态,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资源库;其三涉及高职办学指向的服务功能:基于专业建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高职年度质量报告,与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制度有机组合,形成了独具高职特色的质量评价框架。
三是引进走出,国家担当的国际交流,特色十分显著。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伴随着中国制造的“走出去”步伐,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走出了一条镌刻高职特征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同发展之路。例如,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举办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鲁班工坊”,并已在此基础上向东盟各国扩展,与泰国、印尼和越南20多个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中国高职院校为原型在埃塞俄比亚援建的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承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以及正在筹建的“边境职业教育联盟”;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中泰高铁建设框架下与泰国班普等5所学院联合培养高铁运营、管理、维修人才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接受新加坡、芬兰等5所院校500名学生的学分制学习等等。
此外,2008年财政部、教育部启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共派出47个赴境外进修团组,选派了10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2所骨干高职院校及90所省属重点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后备干部赴美、德、澳、加、英、瑞、新、韩等国进修,共计882人次,撰写研修报告和论文828篇。该项目宣传推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有力配合了中美、中英、中欧人文交流工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引起了各国对中国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高职院校国际化的积极探索,将有可能形成被称为“鲁班工坊”的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形态,成为配合国家战略而有担当的高职国际化趋势。
中国特色、职业特色、原创特色,彰显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自信,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一种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