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集团”创始人,72岁的秋山利辉携其《匠人精神》来中国了。秋山利辉心里装着很多“规矩尺度”,除了“匠人须知30条法则”,他还制定了10条规则,包括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在一年学习期间内,只有在8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进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等,让学徒每天背诵,背诵8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集团”创始人,72岁的秋山利辉携其《匠人精神》来中国了。秋山利辉心里装着很多“规矩尺度”,除了“匠人须知30条法则”,他还制定了10条规则,包括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在一年学习期间内,只有在8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进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等,让学徒每天背诵,背诵8年。
有记者反问,“在21世纪的今天,这些规则还适用90后、00后身上吗?”秋山利辉不无自豪地回答:“每一年报名的学员超过了我们需要的10倍,今年还有3个台湾学生报名,我12月会去台湾。”
笔者以为,在试行现代学徒制的今天,当我们热议政策、经费、市场、选什么样的企业之时,更不能脱离其本质——现代学徒制的重心依然还是教学,师生关系才是核心。传统的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高度的权威和服从关系是过去维系“学徒”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纽带。然而,当下的师生关系早已异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正面临很多挑战。
笔者曾在一所高职做过辅导员,学校有行业办学背景,行业标准要求男生不可留长发,女生不可染发、染指甲、戴首饰等。记得9月初,学校为了落实规定,限时让新生中男生留长发的自行去理发店修剪,可这样的规定并不为学生理解,很多学生表现出抵抗情绪,甚至反问“大学自由何在”“怎么还像高中一样”,师生关系剑拔弩张,“兵”“贼”冲突持续上演。
秋山利辉的“学徒制”当然与国内职业教育的“学徒”情况大有不同。首先,秋山利辉在办学上有足够的主动权,招来的学生在主观愿望上即已认同其价值观,主动、自愿学习“木工”。而在国内,很多考生之所以选择高职,是因为考分达不到本科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内心对“职业教育”未必有充分的认同感,同时,学术教育的分流,已经淘汰了很多学术能力不是很强,性格上也非老实、恭顺的学生,职校的很多学生甚至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在一些院校的教学、生活管理上早已体现。
其次,这些年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功利与浮躁的氛围,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似乎也都落在“赚钱”能力上。受社会急功近利的影响,上大学、选专业,家长多看重的是专业的“钱景”,至于实习与就业,学生和企业之间也是“双向选择”,有了更大自由度,毕业生频繁跳槽也成家常便饭。然而,学徒制似乎是让企业和学生订上“娃娃亲”,家长和考生对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未必清楚,一旦走上“学徒”岗位,厘清头绪,学生未必能够坚持到底,“学徒”流失的现象必然加重,对企业来讲也是损失。
学徒制是一种主体性、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的引路人。正如秋山利辉所说,“我培养的不是能干的工匠,而是有修为、素养高的工匠,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话,是没有神明帮助的,因为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
可以说,秋山利辉的“学徒制”能够深入有效地施行,也有赖于“工匠精神”这种传统文化有所保留作为铺垫,以及“40年只培养60人”的高淘汰率保证了质量和声誉。其实,在学徒制较为发达的德国,其严谨与服从的精神这些传统观念也保证了学徒制可以在师生严守本分中得到良好实践。
在我国,过去权威和服从的师生关系,已过渡到当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权、责不再完全依赖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来维系。面对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95后们,值得思考的是,新型现代学徒制下的师生关系靠什么来维系?笔者认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靠一套严格、完善的制度保证各方利益,责权利分明,让教师以身作则,授技育人,让徒弟端正态度,虚心学习。
(作者单位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