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别忘了学校本身的意义

2016-09-01 12:33:32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人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听得入了神,不禁想,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所在地划出了一个地方,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

  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人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听得入了神,不禁想,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所在地划出了一个地方,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

  中国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教育的支撑。那么,教育需向哪个方向转型、如何转?其实,教育并无玄妙之处,回到源头上重新审视学校,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到底什么是学校呢?耶鲁大学教授路易斯·康曾经风趣地说,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人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听得入了神,不禁想,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所在地划出了一个地方,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原意是“闲暇”。用现在的语言来翻译一下,学校就是师生共度的一段优雅、悠闲的时光。
  人为什么要到学校?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孩子们进学校的最重要理由,往往都是结识新的同伴,认识新的朋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精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适合就是好。而适合的前提是有选择、可选择。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堆积、分数的获得,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当下不少教育者只遵从知识、分数的标尺,却忘了思考学校为人的成长应做哪些工作?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首先是给人提供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素质,帮助每一个生命完成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当然这个社会人的内涵不能无限拔高,不能只定位于成功人士、社会精英。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平凡人,应是教育最基础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应重新思考:学校硬件该如何建设?学校文化该如何培育?学校课程该如何开设?我们要把学校办得更像学校,就要让学校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学校要提供吸引他们的课程,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如果我们的学校不是学生喜欢的学校,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职责理应变革。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环境,学习的疆界被打破,学习的渠道已不再单一,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室,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跟随教师学习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百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教师这一概念需要重新审视。
  我曾深入不同的学校听课。有的教师讲得风生水起,学生是醉心的观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学会发现问题了吗?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了吗?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困惑和见解了吗?
  看表演是学不到真功夫的。教师要按照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转变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帮助、指导、欣赏学生表演,而不是自己演。学生要从观众、听众席上走向课堂的中心,成为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增添自信。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给每个个性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帮助与支持。
  教师还应不断学习。要掌握好教与学的技术,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当下教师最缺的就是技术意识和专业技术,没有掌握教与学的技术,是当不好教师的。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超乎别人的、个性化的特质。有些人善于抽象思维,有些人乐于表达,有些人敏感,有些人有忍耐力……所有这些特性无所谓好坏,在特定的环境下都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优点。
  我们期待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学生看重的是自己的优点、特点,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特色、特长,学校看重的是每个学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东西,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学生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