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光明日报 >

“高级技工缺千万”须多方补位

2017-04-20 10:39:29 《光明网》 王寿斌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有技能劳动者1 65亿人,仅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1 3%;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比例不足6%,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的长期短缺,不但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也制约了广大工人收入水平的切实提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最终直接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经济参考报》4月17日)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比例不足6%,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的长期短缺,不但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也制约了广大工人收入水平的切实提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最终直接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经济参考报》4月17日)

 
  最近几年,弘扬工匠精神,尊崇“大国工匠”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呼吁归呼吁,文件归文件,活动归活动,如何才能将培养工匠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仍是亟待研究和重点突破的难题。现实中,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供求比例严重失调,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低技能劳动力过剩已是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另一方面却是企业对技术工人求贤若渴,这充分显示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进一步深入剖析,这种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就业人员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不适应,即技能人才供与求的吻合度不如人意。也正是因为企业招不到自己想要的技能人才,学校培养不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才难有实质性的推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饱受诟病,生源质量日趋下滑,社会声誉长期低位徘徊,由此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诚然,如果我们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失简单归咎于职业院校培养质量不高、企业不支持职业教育,显然不够客观。近些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偏见和就业歧视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但课程设置、师资等软件提升不力,加上技工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较低等现实,都集中导致技能人才培养产生“脱链”式的危机。
 
  要想尽快改变现状,彻底摆脱危机,让高技能人才“补缺”,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在内的各方主体都需要携手。具体来说,政策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在国家层面解决高技能人才待遇偏低的问题,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貌合神离的问题,改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校企“双主体”现实,让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强制性。
 
  广大职业院校也应积极调整思路,敢于迎接“心有余而资源不足”的挑战,抢抓社会转型发展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机遇,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满足行业需求,立足特色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特长,消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倾向,不为眼前利益所动,聚精会神培养工匠人才,切实通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来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信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对于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去“唯利”、去“唯已”、去短视,自觉树立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意识,切实履行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升级换代,为全社会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完美落地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