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职业教育也应如此。经过近3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但从总体上看,职业院校生源质量还不高,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如今,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然而,内涵建设如何开展?无论如何,如果不能培养出享受工作乐趣的技术技能人才,恐怕难言职业教育的成功。通观国内外教育发展历史,重视通识教育是实现此目标的必由之路。
开展通识教育,弥补专业教育缺憾。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若不灌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之于人类也”。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课程更侧重学生人格和心智的成熟,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展。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然而经济社会生活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人格和心智成熟的人才可以适应这一变化。职业教育是介乎未来与现实之间的事业,既要关注当下,又要着眼未来,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更要有积极应对变化的素质和勇气。
开展通识教育,培养人文情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人文类课程中贯穿的价值、信仰、品格、道德、审美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等是应永续关注的主题。学生就业固然重要,但不明白学习意义的人,恐怕也很难理解工作的意义,更难以热爱自己的工作、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自由。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明了技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明白所有技术的最终指向都是人,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并在工作中体验到存在的意义和幸福。
开展通识教育,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信心。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生源高考成绩不理想,根源多数在于中小学某一阶段落下课程造成厌学,或是学习约束力不强。他们缺乏学习动力,不是不想学,也不是智力差,而是因为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通过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训练等通识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提高健康成长的自信心。
开展通识教育,提高就业质量。通识教育之通,还在于其不专之专,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适合于社会上所有的行业和岗位。职业院校中所设置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各院校也紧跟人才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尽量使学生所学更接近企业岗位,但是仍很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尤其是就业质量仍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职业迁移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那么,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该如何开展?通观当下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一方面认识到了片面强调技术教育偏颇;另一方面喊得多、做得少。因此,当务之急是倡导通识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建构以通识教育为指导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首先,提升教师的通识素养;其次,构建渗透通识理念的专业课教材体系和课程设计;再其次,在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强化渗透价值、信仰、品格、道德、审美等人文教育;最后,建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校园文化体系和评价考核。
职业教育要跳脱就业指标的束缚,重视通识教育,着眼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在科学与实用的旗帜下回归自由与博雅,让技术技能人才满怀着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完整与美好、体悟人生的灿烂与芳华,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奉献的快乐与荣耀,在服务社会中绽放自己人生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