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换代,社会用人标准、生源数量和特点都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换代,社会用人标准、生源数量和特点都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开放性教学因其开放性、灵活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更符合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有助于推动高职教学全面、彻底地改革,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切实践行,也有助于高职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并提升整体素质。因此,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开放性教学,已成为其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产学研高度融合、凝练办学特色的迫切任务。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看推行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推行开放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从初期较为简单地教会学生操作机器到后期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素养,再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放性办学贯穿始终,且伴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级阶段后期以及高级阶段中,开放性是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亦是其之所以发展到该阶段的重要动因。因此,开放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在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鲜明特点及发展趋势。
其次,推进开放性教学是地区经济产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与产业需求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态,它离产业最近,对产业形态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顺应产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带动劳动力资源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因此,一流的产业必然要求一流的职业教育,反之,超前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拉动产业朝着一流的方向发展。
再其次,推进开放性教学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师的发展,要从仅简单传授理论知识的“教书匠”,到逐渐具有研究意识、能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再到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名师或大师。高职学生的发展,要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到通过动手练习获得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技术技能,再到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研究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推行开放性教学,为教师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交流机会,才能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实现永续发展。而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创新,才能有利于学生实现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从高职院校主体发展的本质看推行开放性教学的可行性
一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本质就是和社会产业高度的融合,在客观上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性包括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拉动作用和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其只有与社会产业相互协调发展、互相支撑,才能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本质要求就促使其办学主体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从最根本的功能和目的出发,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天,已经与社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得其教学内容就应该基于实际生产实践的基础展开,这就要求高职教学是开放性的,与地区产业水平同步或超前。
二是教师发展的本质就是教师主体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创新型发展,只有推行开放性教学才能促使教师实现这种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要实现在教学内容、方法上的创新,就必须充分了解社会、市场以及企业的发展,只有开放,走进企业、厂房、实验室,走出所在地区甚至国门,才能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层次的视野、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才能够有的放矢。同时,在开放、发展、提升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形成实现自身价值的感受,获取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
三是学生发展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开放性教学才能促使学生个性充分的发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认识是高职生源质量差、学生不好教,这种偏见其实是没有对学生作科学、客观分析所造成的,较低的高考成绩不完全等同于低智商,因为个体间在智能类型上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学生的特点,抓住“人的发展”这个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同时紧密结合“职业性”这一高职院校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以满足其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完全释放他们的潜能与个性。
从高职教育的三大任务来看推行开放性教学的紧迫性
第一,推行开放性教学,是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类型及教学模式,或者是本科“压缩饼干”式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其教学质量。然而,高职教育从其本身属性来说,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与企业、行业紧密开展对接与合作,根据职业需要共同开发符合职业标准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中亦要采取开放性的手段与方法,改变原有的学科体系设置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按照实际生产环节和步骤调整课程内容顺序及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并对其进行职业文化渗透和技能训练。
第二,推行开放性教学,是产学研高度融合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与区域经济产业的紧密联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与企业、行业的高度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引入校园或把教学活动安排在车间、厂房,以实际的生产应用环节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尽管都在进行着产学研融合的尝试,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当中固然有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因素,但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办学模式是最关键的因素,部分学校还在进行着“闭门造车”式的做法,大大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通过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来满足产学研高度融合的需要,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第三,推行开放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凝练办学特色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要达到发展的较高境界,就必须重视办学特色的凝练。但是,当前部分学校仍停留在原有的办学思路与模式上,授课采用大班教学,理论教学比例高于实践教学比例,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等。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来改革创新。首先,从教学环境入手,创设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结合院校自身专业优势及区域支柱产业,采取灵活、开放的方式与企业、行业对接。再其次,还应注意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大型企业联合,通过开发横向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员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基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同时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