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教学动态 >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且试且行

2017-09-20 10:25:30 中国职业与成人教育网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德国有双元制,澳大利亚有TAFE培训包,可见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的必备之物。” 在近日举行的教育部金秋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具有中国特色、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德国有双元制,澳大利亚有TAFE培训包,可见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的必备之物。” 在近日举行的教育部金秋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具有中国特色、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当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近1000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遍布国民经济各领域。
 
  与此同时,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单纯的体量庞大无法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势必将其引入新阶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历经从无到有,抑或多番修订,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基本形成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这五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通过产教融合、标准共制,探索一条职业教育标准化的中国之道。
 
  “立德树人”是头等大事
 
  “我们在各个专业教学标准中都将育人放在首位,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王继平强调“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的头等大事。
 
  新的标准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葛维威介绍,从2008年起,教育部就陆续开发了中职德育、语文、数学等9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又在此基础上启动了新课标研制。“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葛维威说。
 
  为推进终身学习理念,中、高职专业目录中还特设“继续学习专业举例”栏目,使学生能够多渠道发展,形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通道、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形态。
 
  将核心素养、“工匠精神”融入标准之中,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一步。
 
  此外,王继平强调,“立德树人”在继续教育领域也当置于“四个坚持”之首。“‘学历继续教育将取消,上班族扎堆儿赶名校成考末班车’是误读。我们强调,普通高校开设的学历继续教育是有条件的,其专业一定要从学校现在已经开设的全日制专业中来选择,若是将其视为社会服务甚至营利之道,是决不允许的”。
 
  “专业目录是规范和指导专业设置的基础性文件,用来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其更新调整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职业发展变化在职业教育领域最直观的反映。”葛维威说。
 
  的确,为服务国家战略,契合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接轨产业愈发多样。
 
  国家标准:且试且行
 
  然而,光是努力培养当前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已然不够,着眼未来才是大势所趋。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也为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捕捉特色、前瞻创新预留了发挥空间。
 
  学校可依法依规自主设置专业,于是,小龙虾专业、火锅学院、茅台学院、热干面研究院等另类小众专业应运而生。存在即合理,这些并不“高大上”,甚至有些简单粗暴的专业实则是对市场需求的真实回应。虽被戏称为“奇葩”专业,但小龙虾市场巨大、产业链清晰,该专业学生出路之稳定更是秒杀不少高校毕业生。
 
  但存在也需合理。王继平提醒,这种小众专业、“不是不可以设,但需经过相应程序的论证,专业设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有科学性的,不能够误人子弟。”
 
  “这一框架已经形成,并且有了一些基础性的重要成果,但体系的具体建设还在路上,我们正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王继平强调了当前教学标准体系的阶段性与探索性。
 
  记者了解到,当前从目录上来讲,中职的321个专业中,拥有专业标准的仅有200多个,还有100多个专业需要再制定;高职的761个专业中,已制定出标准的有400多个专业,还有近300个专业需要进行完善。此外,课程、实习方面的标准还需细化健全。
 
  同时,标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相应的标准需适应产业、职业的变化发展,在总结和实践的基础之上,运行的过程当中,进行跟踪陪伴式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因此,教育部正在推动将所有标准内容上网,为了便于各地各职业院校、社会各界更及时便捷地了解、查阅、使用系列标准,并指导各地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细化有关地方标准。还要推动地方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将教学标准的实施与督导评价等有机结合,鼓励教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参与教学标准实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