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领导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部副部长谈了这几点

2017-01-20 15:38:18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编者按: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基于过去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应该面向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向。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取得突出成就。面向2030的教育,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应该是更加人本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面向2030年,为实现共同的美好教育愿景,各国应该加强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要致力创新,合理解决全球教育难题;要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

  [作者简介]杜占元,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北京 100816)
 
  在北京一年最美好的深秋时节,很高兴有机会出席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举办的G20教育对话,与来自G20成员和嘉宾国的各位教育官员、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共同谋划和讨论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就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靠人才、靠科技,根本还是靠教育,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我们开展教育对话,就是要推动G20“杭州共识”在教育领域的落实。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基于过去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应该面向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向。今天,会议以“面向2030的教育研究、决策与创新”为议题,就世界教育发展普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与如何回应未来教育的挑战进行研讨,意义深远。
 
  一、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事业取得突出成就,保障了亿万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受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拥有2.7亿在校学生,50多万所学校,1 600多万名教师,建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齐全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中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为99.88%,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二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得到保障。2015年,全国已有1 302个县(接近全国一半的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大幅度提升;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 200多万名学生;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 294.7万人,80%在公办学校就读;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
 
  三是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近年来,在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学生成绩连续两次获得第一;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的《华盛顿协议》,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权威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实力位列世界第八名,亚洲第一。
 
  四是教育改革活力显著增强,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2014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破了人们长期诟病的中国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以及对创新意识的制约。目前高考改革影响巨大,全国上下高度关注,总体获得较好反响;同时,中国努力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教育活力持续增强。
 
  五是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教育国际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设立了2 37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示范性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质量受到高度肯定;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留学输出国,2015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万多人;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留学目的国,截至2015年年底,规模累计已达372多万人次,生源遍布203个国家和地区,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达800所。近年来,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首届世界语言大会、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在国际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们发布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面向2030的教育新特征
 
  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设定的全民教育六大目标确立以来,世界教育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其中离不开G20成员的大力推动,离不开OECD的贡献。但是,从当前全球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如何通过教育创新,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如何通过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促进世界的文化包容和不同民族的理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变革,引领未来教育的改革创新?如何适应全球经济转型复苏、强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何加强政府、产业与学校的合作,转变育人方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妥善解决贫困、残疾、学习困难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等等。
 
  以上问题, G20成员可能都曾遇到过,或者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直面问题、共同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在这里谈面向2030的教育,那么,面向2030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呢?应该具有哪些新特征呢?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面向2030的教育,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组织方式,突破了时空界限和教育群体的限制,人人、时时、处处可学,都有机会畅游在网络学习的海洋。
 
  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潜能和禀赋。2000多年前,中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
 
  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应该是更加人本的教育。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启迪。面向2030的教育,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成长奠基。
 
  面向2030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教育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所有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信仰、财产或个人出身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这应是面向2030的教育优先关注的议题。
 
  面向2030的教育,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是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在人类社会迈向2030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也是生存权。教育是实现人人享受尊严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以高质量的研究和科学的决策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世界各国首脑共同见证和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1月又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实现2030教育目标做出具体规划,“教育2030”的目标清晰地勾勒出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支撑。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为此,我们正在谋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相关政策框架文件。到2030年,中国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 “上好学”,努力办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面向2030年,实现各国共同的美好教育愿景,需要高质量的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撑,需要科学的决策为教育发展提供行动指南,需要高效的创新破解教育难题。这里,我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做个交流。一是加强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未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比如今天我们即将探讨的21世纪素养和教育创新,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从学校到工作过渡,政府、产业及学校合作等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开展深入研究,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二是致力创新,合力解决全球教育难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需要借助G20成员、OECD等国际平台和力量,协同开展研究,提升服务各国教育研究和决策的水平,比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座的各位嘉宾,大都是智库代表或教育官员,为国家教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教育基数大,区域差异明显,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需要各国教育同行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教育的发展。三是深度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G20成员人口占全球的67%,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面对全球教育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落实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2030年行动框架》。中国政府愿同G20成员和OECD一道,积极分享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为推进全纳、公平、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人员互访,深化合作研究,使G20教育对话形成常态化的教育交流机制,积极促进贫穷落后国家及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而构建人类文明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教育决定人类的今天,也决定人类的未来。对未来的教育,尤其对2030年的教育,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