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书记校长 >

林晓丹:金牌是怎样铸就的

——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

2017-07-03 07:36:00 责任编辑:优墨
分享到:
7月1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福州市长乐职业中专学校举办。以下是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晓丹在会上的案例分享发言稿:


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晓丹作案例分享发言(摄影 艾未)
 
  MVE网福州讯  7月1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福州市长乐职业中专学校举办。以下是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晓丹在会上的案例分享发言稿:
 
  金牌是怎样铸就的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加工技术金牌为例
 
  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  林晓丹
 
  迎着创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的东风,2017年是南安职业中专学校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我校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数控综合加工技术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而这也是2013年之后学校为福建省夺得的中职现代制造类第二块金牌。金牌的背后凝聚着是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流淌着全校师生辛勤努力的汗水,体现的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
 
  一、团队协作,铸就金牌的力量
 
  1.教练团队。一支比赛队伍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教练员的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练组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奋斗,又是队伍战斗力强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伊始,学校就非常重视教练团队的建设。组建了以雷火炼老师为总教练,许明聪、池传兴、赖海峰、洪志颖四位老师为教练的团队。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团队发挥团结战斗的精神,共同拟订、分工协同实施训练方案,教练每天一小会,每周一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学生团队。学校重视学生竞赛选手的选拔,建立梯队培养和层层筛选机制。学校以专业兴趣小组为切入口,每年吸收新生加入兴趣小组,以技术全面的老生带领新同学一起学习成长。学校建立兴趣小组月考评制度,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层层筛选优秀学生进入竞赛小组。
 
  3.保障团队。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竞赛保障团队,从后勤补给、资金支持、原料采购、实训场地等方面提供服务,为竞赛小组的训练解除后顾之忧。
 
  二、自强不息,铸就金牌的精神
 
  1.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师生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靠着敢为人先的拼劲,不断成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从省赛里脱颖而出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2月6日到5月11日比赛结束,整整三个月时间,无论教练还是选手,他们没有休息一天,而每天的训练都是从上午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结束。靠着这股拼劲和韧劲,成就了奖台上那辉煌的一刻。
 
  2.相互理解,和谐尊重的氛围是学校发展的促进力。学校倡导广大师生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奉献、学会负责,一起努力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际氛围。学校领导理解师生训练的辛苦,无论多忙都抽空到训练场地嘘寒问暖、关心慰问。教练团队建立工作会,让教练们畅谈自己的观点和对学校的看法,在民主的氛围中消除隔阂和谐统一。
 
  3.让师生共同出彩是学校发展的愿景。学校认为只有名师才有名校,有名师才有高徒 。学校积极搭建各种比赛、培训平台,让教师能成长、学生能成才,在学校发展的同时让师生也能一起成长。
 
  三、品牌专业,铸就金牌的根基
 
  (一)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建设取得的成绩
 
  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群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创建国家示范专业项目、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也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校数控实训基地是福建省2015—2017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现代制造类赛点和集训点,泉州市机械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类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21人,双师型教师18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泉州市技能大师1人,泉州市高技能人才1人。学校连续9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0次,第7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18名。只有突出的专业建设成绩,才能为金牌的取得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建设实践与体会
 
  1.前提—目标定位“福建省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专业建设的前提是要进行目标定位,学校开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目标是使其成为福建省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为此,学校坚持专业围着产业转,形成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从专业开办至今共进行4次的市场调研,以每次的调研结果来调整专业下阶段的发展目标。
 
  2.核心—课程建设“扭住专业品质的牛鼻子”。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只要抓住课程建设就扭住了专业品质的牛鼻子。学校专业建设坚持四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企业人才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课程方法对接工作过程,课程评价对接职业素养。从近几年的市场调研中,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推行“一包三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多维度”评价模式,使学习内容实现了学科知识体系向实践项目能力体系转变,使学生学习方式由单调枯燥的教师“主讲”模式向师生双边互动模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参与转变。
 
  3.关键—师资队伍“立足校本培训”。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企业引进、企业跟班、高校培训”等形式,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2016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全员到企业实践,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4.基础—实训设备“实用、够用、敢用”。专业建设的基础在于有着功能先进、充足、实用的实训基地。从专业开办至今,学校数控实训设备已更新了三代。实训基地以现代化企业生产车间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突出实用、够用、保障使用,充分发挥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5.抓手—校企合作“使专业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抓手,是中职学校促进专业发展最基本的办学模式。学校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从合作平台搭建、资源共享渠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个方面着力,初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着力搭建合作平台。学校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搭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资源共享渠道。学校与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共建“厂中校”,老师与企业员工相互到对方单位兼职,彼此参与对方的教学工作和技术工作;成立并依托南安市职工职业实训基地,面向行业、企业培训企业员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着力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与嘉泰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大幅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6.推手——信息化条件“专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4.0的到来,智能化必将深刻影响产业经济的发展。而这也必将影响到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为此,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基础,邀请专家参与论证,完成《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修订。进一步完善硬件建设,建设4大重点建设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移动端、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积极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替代现场实习安排困难专业领域。建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学习应用推广小组,组织开展微课设计集训,坚持每周一次常态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信息化比赛,以赛促练,形成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氛围,学校获评“福建省信息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