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保障。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到来,要求职业院校加快调整专业面向,培养适应新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⑤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保障。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到来,要求职业院校加快调整专业面向,培养适应新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日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课题组,围绕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对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提出建议。
技能人才数量未能满足行业需求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将达到1500万人,这些人才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70%。
课题组对目前高职和中职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统计。在高职专业目录中,交通运输大类共有39个专业,全国共有专业点1406个,在校生311677人。按专业点数量排名,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运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轮机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这10个专业同时也是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中职专业目录中,交通运输大类共有30个专业,其中属于公路、水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专业有20个,此外还包括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的10个专业。在30个专业的3000多个专业点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点占到近八成,其余29个专业的专业点仅占两成。
课题组了解到,在高等级公路建养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公路工程机械等专业和中职学校公路与桥梁施工、公路养护等专业。目前每年毕业生大约5万人,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高等级航道养护与管理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港口技术、航道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专业点少,招生人数也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汽车维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汽车类专业、中职和技工学校汽车类专业。虽然专业点多,但汽车技术发展迅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仍然紧缺。
高级船员,主要由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专业培养。由于招生困难,学生毕业前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原因,高职院校每年实际输送给海运企业的船员仅为5000人左右,不能满足海运企业的需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2013年至2018年,全国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人才22万人。而高职和中职院校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每年约1万至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运营、管理、维修、操作需要。
技能人才培养未能与技术发展同步
课题组了解到,职业院校的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企业欢迎。如航运企业,管理级和操作级船员主要来自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支持级船员来自一些中职学校。企业反映,本科院校毕业生流失率在8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各航运企业船员队伍的主力军。
但企业也向课题组提出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企业认为,学生所学专业内容与施工现场不接轨,教学内容落后陈旧。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企业认为,学校教学要以企业需求来选择教学载体,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要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由于各地铁公司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型供配电等技术上存在差别,所以必须根据企业的需求,柔性地选择教学项目,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港口机械技术专业,企业对学生识读机械图纸与电气图纸能力要求较高,希望学生能熟练完成基本操作,懂安全生产规程,能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完成设备安装。
船员的培养,企业认为,目前船员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工作能力、专业英语能力等均不适应当前船舶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对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特别是专业英语、机舱资源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强化。
职业院校必须紧贴行业设置专业
课题组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职业院校要紧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重点设置行业发展急需专业,加快发展新兴专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交通运输专业群。
一是注重传统公路运输类专业的改造和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将处于“初步融合”的发展阶段,并开始向“深度整合”的发展阶段迈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公路建设仍是重点,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已告一段落,主要任务是公路的养护和桥梁的养护与检测。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等传统优势专业仍是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方向上重点建设道桥工程施工、道桥工程检测、桥隧检测等。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则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培养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重点发展适应交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专业。交通运输行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公路与桥梁建造新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互联网+交通”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汽车维修新模式、航运市场新业态的到来,促使职业院校要设置和改造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专业。建议职业院校根据交通运输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实施意见,增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围绕“互联网+”和发展智慧交通的要求,增设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围绕综合交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增设港口与航运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等专业。重点支持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群)或方向设置,鼓励交通运输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设置水上救捞技术专业,与中职工程潜水专业、本科水上打捞专业等开展中高本衔接。
三是控制航海类专业的招生规模。近几年,由于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海运企业对航海类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下降。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设置上调整方向,控制招生规模,以适应海运企业的需求。
四是打造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专业群。职业院校应围绕区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点,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专业群内的专业实现资源共享,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带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