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双一流”建设这项国家战略举措,各省市区争先恐后,不惜重金。然而,高等教育领域这一世纪工程,却与高职院校无关。
围绕“双一流”建设这项国家战略举措,各省市区争先恐后,不惜重金。然而,高等教育领域这一世纪工程,却与高职院校无关。的确,从办学历史、经验、实力和水平来看,高职院校确实与普通高校(尤其是名校)高下立判。但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更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从资金、项目、人才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推动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全面提升。
国家能否借“双一流”建设之良机,推出高职版的“双一流”建设工程,打造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当然,以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论,尚无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接近世界一流。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必须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而当下的高职院校显然难以堪当大任。国家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超常规举措,从根本上扭转高职院校的弱势,为锻造大批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一,通过宏观调节、政策倾斜、巨额投入、转型升级等方式,推动和引导一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转型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不少办学水平较低的本科院校“宁为凤尾”,极不情愿转型高职院校。即使转型为高职性质的应用技术大学,也矢口否认自身的高职属性,唯恐降低“校格”。其实,水平较低且观念滞后的普通高校就算转型,也无法起到引领作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矮化”“弱小”的形象。
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转型职业教育,于国、于校、于职业教育本身都有百利。对于国家而言,一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进入职业教育,可以快速缩短顶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距离,符合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此外,它们主动转型,有助于掀开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天花板。对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而言,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良机。在名校如林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它们也许永远难以接近和赶超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名校,然而,如果转型职业教育,便能够获得各种利好的政策支持以及国家、地方的巨额投入。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上,它们必然迅速激发潜能和活力,办学水平会在较短时期实现“弯道超车”,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翘楚。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若干所转型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成为高职版的“双一流”建设院校,必然会在普通高校领域产生巨大震动和显著示范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大学转型。
其二,从现有高职院校中遴选若干所顶尖院校,作为高职版的“双一流”建设对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已经涌现一批较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它们的进步有目共睹。“奋楫者先”,少数优秀高职院校已经率先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如果有若干所国内一流院校入选高职版的“双一流”,一方面可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综合竞争力,尤其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多、更好、更快地吸引优质生源,实现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们成功进入高职版“双一流”建设,对其他高职院校具有“零距离”的示范效应,有效激励和鞭策兄弟院校不断努力,进而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双一流”建设是“流动红旗”,并非终身制。笔者以为,若出台高职版的“双一流”,其整体效果和成就丝毫不逊于普通高校的“双一流”。如果真正实现双轮驱动、推进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两大板块的“双一流”建设,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将不再跛足前行,而是迈着矫健的步伐,大踏步赶超世界一流大学。十年、二十年抑或三十年后,或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风范的世界一流大学样本。
(作者胡解旺,系广东嘉应学院发展规划与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