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应该—— 练就“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范儿

2017-08-22 11:15:16 中国教育报 记者 李丹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重要文件,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号召,推动职业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的“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讨会”近日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合作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职业院校负责人和知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多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馆、外方机构院校代表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中外职业教育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重要文件,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号召,推动职业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的“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讨会”近日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合作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职业院校负责人和知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多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馆、外方机构院校代表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中外职业教育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引进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先进经验的本土化
 
  会上,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TAFE体系、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
 
  “‘独行快,众行远’,我们一定要开门办学、为我所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年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比如融合德国经验,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融合澳大利亚TAFE经验,实施“双证书”制度、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引进来的关键,是将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融会贯通之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确实有些经验和模式无法简单复制,需要进行二次研发。”德国工商大会大中华区职业教育总监Britta Buschfeld介绍说,以德国的汽车专业教学为例,老师们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任务导向下自主设计课程,所以如果引进的话,就不只是教师、教材这么简单了,而是需要借鉴包括行业标准、实训模式、质量保证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体系。
 
  对此,已经成功开发了“德国工业4.0”汽车模具课程体系等系列德国课程体系的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捷分享了自己中德合作的心得供职业院校借鉴:“一是德国标准的本土化课程研发,从课程体系切入,对核心理念和方法论进行‘汉化实践+二次研发’;二是建立课程实施的标准化运行体系,解决师资、实训、国际考证、高端差异化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三是质量为本,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让中国标准服务全世界。”
 
  “走出去”:政府主导、产教协同、校际合作是主要模式
 
  会上,来自国内的职业院校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走出去”的经验,比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每年暑期都送教师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培训交流,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柬埔寨设立了职业教育中心等。
 
  “虽然目前国内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形式多样,但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学校反映‘走出去’难,不知道‘去哪里、干什么’,缺乏信息和媒人。”重庆市原副市长窦瑞华表示,职业院校走出去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并且能够长期化。
 
  “在专门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建立之前,其实政府、企业等都可以是职业院校‘走出去’很好的媒人,‘去哪里、干什么’自然也会有答案。”对此,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衍指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走出去”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政府主导,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建立援助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项目对外输出,比如依托中国的职业院校培训外援的师资;二是产教协同,职业院校通过与“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企业,特别是已经在海外扎下根的企业展开合作,带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比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集团合作在赞比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校际合作,在中国“走出去”企业聚集较多的地区“借船上岸”,与当地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比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合作建立其分院等。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新时期职教“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融合
 
  作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构想,“一带一路”倡议为21世纪国际合作创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已成为我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而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带来了有机融合的良好机遇。
 
  “在促进民心相亲方面,各职业院校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应当立足本校特点开展交流合作。比如,海南的学校可以重点加强与海上丝路国家的交流,开展热带农业、海水养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培训;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在汉语的国际推广和轨道交通联合培养等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宁夏的学校可以利用与阿拉伯国家的天然纽带联系,加强对阿拉伯国家的研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欧洲处干部于冬冰对教育部为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介绍:首先是实现省部签约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覆盖,其次是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基层特色宣传活动,最后是支持高校为沿线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她表示,各职业院校应将各方目标有机结合,让对外合作真正成为各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
 
  此外,中国职业教育抱团“引进来”和“走出去”也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趋势。继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倡议的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成立后,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学校牵头倡议的“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也于近日揭牌成立,该校党委副书记党颉介绍说,中国职业教育要树品牌,就需要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取暖,联合发力,单打独斗或故步自封,路将会越走越窄,因此,不但要校校联合,更重要的是校企、校行、校所联合,每个专业都要有强大的行业作为后盾,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