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正在影响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创新教育发展新生态的“移动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一步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以网络教学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也逐渐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正在影响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创新教育发展新生态的“移动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一步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以网络教学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也逐渐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教育部、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后,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移动学习校园建设速度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移动学习在中职校园中的使用现状,进一步促进中职学习新环境的创建,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国内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调查显示,尽管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都将“移动互联网+教育”作为完善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心,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绝大部分教师对于移动学习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其中多数教师的认知程度只是停留在浅层的认知上。第二,调查中94%的教师对于移动学习采取了接纳的态度,但是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理论计划阶段,只有少数教师达到实践使用阶段。第三,教师的适应程度与移动学习的要求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体现在青年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缺乏和老教师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弱。第四,学生在移动学习时,教师的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学习情况反馈并不乐观。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改善现状,加快中职院校移动学习环境的建设,应重点打好以下“组合拳”。
区域统筹建设,多方合作共赢,打出移动学习“普及化”的“倒逼拳”
首先,教育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指向标,有着提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事业规划的职责。区域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凸显移动学习的作用与地位时,应召集各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对各基础课程内容规划设计,实现区域内文化与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增加移动学习资源的兼容性。
其次,加强中职学校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作为一名知识的传递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学校各教师之间应在课后根据教学现场所出现的问题做到积极的交流,将相应的对策结合到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
再其次,加强区域各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学校作为一种媒介,上承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下启千万学子的教育工作,针对现有移动资源,各中职学校之间应完善共享交流平台的建设,同时对于专业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的匮乏现状,各学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互助,共同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降低了各学校开发的成本,同时也在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速度以及质量上有了提高和保障。
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校本资源。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相比于普通高中办学上的特点,并且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社会源源不断输出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时应积极与企业展开协作,将课本知识与其在企业中的现实应用相结合,这样既弥补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滞后性,同时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符合现代标准的技能型人才。
加大信息化培训,新老教师取长补短,打出移动学习“科学化”的“引领拳”
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育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素质不再局限于讲课板书,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教师在信息化领域的素质也被纳入教学技能的考核范围中。在教育部、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需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加其在“双师型”教师考核中的比重,确保教师团队素质的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基于中职学校新老教师的现状,笔者认为,青年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比例接近甚至超过一半,他们承担着学校大部分的教学、科研工作,可以说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因此,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中,应将青年教师作为团队的中流砥柱,老教师作为团队中的智囊团,在开发过程中,为青年教师指明相应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同时依靠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能够对学习资源相关环节的设计提供现实性的意见,这样在保证资源的质量的同时,也弥补了老教师教学手段陈旧,对于新技术适应缓慢的缺陷,并且加快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进度,在整体提升教师团队质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善资源反馈机制,多种交流手段并用,打出移动学习“常态化”的“助推拳”
中职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4至15岁,仍处于未成年阶段,对于自我的约束能力较差,同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要在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管机制建设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学习资源中互动内容的建设,比如可以在设置课后的习题与思考时,考虑完善其解答的详细度等,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想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完善移动学习资源课后的讨论渠道的建设,让学生疑有所问、问有所答,这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针对不足进行补充。
此外,还要丰富交流渠道,达到多种方式并存。移动学习要实现的是将学习的主体回到学生身上,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个性需求。因此,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对于学生自主的学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利用手机在学生中高普及率的现状,将学生常用的QQ、微信等交流软件作为拓展的渠道,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主动发起讨论,在营造轻松的学习交流氛围同时,能够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多渠道交流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合理使用移动终端的引导。
最后,中职教师的职责并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技能,更需要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在促进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扭转对于中职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认知偏差,将对其使用的关注度从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中,规范中职学生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做到真正、合理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