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龙虾专业”火爆网络。但在记者致电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时,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学校并没有设立小龙虾专业,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搞的噱头。
前段时间,“小龙虾专业”火爆网络。但在记者致电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时,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学校并没有设立小龙虾专业,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搞的噱头。
其实,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除国家控制专业外,高校可根据专业培养实际,自行设置专业方向,无须备案或审批,但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目录中已有专业名称相同。
从湖北省招生办的通报和该校招生简章来看,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院下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小龙虾烹饪方向)、市场营销(小龙虾产业方向)三个普通专业。而这三个专业都在专业目录里,至于“小龙虾”一说,只是该校面向小龙虾产业自行设置的专业方向,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确实存在“误读”。
正本清源,回归事实之后,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在“小龙虾”热议的背后,产业学院的建设也值得关注和探讨。
最近,《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小龙虾养殖产量达到85.23万吨,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并形成了从养殖,到运输加工,再到最终消费服务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高职院校面向小龙虾这条完整产业链,设置相关专业方向,自然是紧跟产业发展、符合行业需求的。从产业角度出发,探索发展产业学院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型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
首先,依托产业,依靠行业企业,学校专业设置将不再“闭门造车”。不仅专业设置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展,校企合作对象也不再是“一对一”关系,选择面更加广泛。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高职办学的重中之重,由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已成为高职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流的高职院校需要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既形成核心竞争力,又产生辐射引领作用,最终组建对接行业企业的产业学院,提升院校服务行业产业的能力。
其次,建设产业学院,各专业方向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出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突破传统人才培养的专业限制,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可以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比如,水产养殖专业(小龙虾方向)的学生,可以选择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方向下的模块课程,通过专业技术的硬技能、管理理论的软知识的相互融合,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就业选择不再囿于专业的限制。
再其次,发挥行业、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引入行业标准,拆掉横亘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有形之墙”,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人士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把脉;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经常性地走进行业企业观摩学习,了解企业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在教材编写和授课时更能契合生产实际,体现行业发展。
发展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不仅是高职院校寻求特色发展之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而言,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办学模式。产业学院具有明确的办学服务对象,背靠行业、企业的稳定力量,形成持续、紧密的合作后盾,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开发上,都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面向。
发展产业学院是一项系统工程,外部需要政府搭建桥梁,为企业和学校“联姻”,内部则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上下一盘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立足实际,在产教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方式变革等诸多方面通力配合,内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致力于构建特色产业学院的新型办学模式。
(作者董晓波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波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