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陆和杰:“诊断式培训”稳准狠补齐企业“短板”

2017-12-05 15:35:11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拥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很多企业都意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拥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很多企业都意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然而,在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培训的同时,也遇到越来越大的困惑。企业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内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资金投入培训,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使得培训在不少企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将职工培训的目标认定为“解决问题”,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经营现状没有紧密结合。

 
  没有针对企业所存在问题而展开的职工培训,自然产生不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得不到职工和企业的青睐。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在众多中小企业里进行“诊断式培训”实践,培训成果快速转化为绩效提升的动力,使众多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加速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按需施教 重在“解决问题”
 
  “诊断式培训”是指以贴近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调查诊断为前提、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重心、以改善企业和职工现状为目的的培训运作方式,可以概括为“五进企业”。
 
  一进企业初步调查。学校通过建设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与宁波市8718平台、物流协会、企业家联合会、百丈街道等建立紧密关系,获取中小企业的职工培训需求信息。在前期了解企业内训意向后,针对企业需求,编制标准调查问卷,走进企业初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交给培训专家整理,基本锁定问题所在、原因为何。
 
  二进企业深入访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培训专家对企业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培训讲师到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与企业中高层领导和骨干职工进行面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培训意图。同时,通过对有关问题背景、问题现象、问题原因的分析,提炼培训主题,确定培训大纲,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编写结合企业实际案例的培训讲义,再与企业高层管理者沟通、达成共识。
 
  三进企业实施内训。企业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项目负责人发挥主导作用,以提高能力为中心,通过方案的组织实施满足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同时,把企业职工视为宝贵的核心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培训中的作用。在核心职能体系引领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实际案例为辅助,在培训讲师组织和引导下实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技巧训练—总结反思—行动计划”。培训时强调参与性,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职工都充分参与。在培训方式上寻求灵活多变,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让职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当职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带入培训课程探讨,激发职工的思考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与解决,推动职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四进企业反馈意见。培训结束后,需要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即培训的效果,因此培训效果评估是“诊断式培训”的重要环节。如,了解学员是否喜欢培训课程、课程对学员是否有用、学员对培训师及培训设施有何意见、学员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等;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包括学员在培训项目中学到了什么、培训前后学员知识及技能方面有多大程度提高等。
 
  五进企业跟进辅导。培训结束后3个月至半年,再进企业调查培训效果,针对具体情况再进行强化辅导,使培训效果真正落地。如,衡量培训前后工作表现:学员通过学习有无行为改变、学员在工作中是否用到培训所学等;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变化:行为改变对组织的影响是否积极、组织是否因培训而经营得更好等。同时,及时收集企业方的反馈意见,改进不足,并延伸后续合作。
 
  排忧解难 重在“实战实效”
 
  “诊断式培训”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根本目的,学校送教进企业,并改变了以往众多培训课程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不足,帮助中小企业职工提升了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达到了教育培训效果,降低了培训运行成本。根据宁波现代金报发行有限公司培训追踪结果显示,2015年学校为其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满意率达90%以上。受训后学员们表示“收获很大,授课内容有启发性和实用性”。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开展实用有效的培训,缩短了培训成果转化时间,无形中降低了培训的运行成本;企业在学校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形成了崭新的职工培养理念。
 
  加强了职工岗位训练,提升了职工职业素养。学校深入中小企业,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通过对职工身边案例的剖析,辅以现场模拟操练、互动讨论等,增强职工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宁波甬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营业员谢利芬参加多期专题内训后,认为“培训内容对日常销售很有帮助,自己对品牌及产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到了更好、更专业地为顾客服务”。通过对企业事件、流程、案例的调查诊断,为企业及职工塑造正确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
 
  解决了企业现存问题,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解决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企业发展,而且为企业解决了发展中人才储备和素质提升的难题。中化(宁波)集团认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储备优秀后备人才,但企业自身精力和能力有限。‘诊断式培训’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宁波甬南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学校结合公司实际开展的培训,不仅帮助企业提高了职工素质、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让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优质资源得以共享。
 
  送教进企 重在“私人定制”
 
  虽然“诊断式培训”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诊断式培训”是基于校企管理者充分沟通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学校培训项目开发者、培训课程讲授者必须对企业各方面的实际状况了如指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才能够实施有效的培训,并通过培训阐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前期沟通、调研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要切实进企业蹲点,通过问卷、座谈、体验等了解企业情况、了解企业职工到底需要什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企业中每个工种有很多具体细分,而且同一个岗位在不同单位的工作情况和要求又有很大差别,需求点和兴趣点很难统一,甚至会出现理念冲突。所以,帮助不同企业开展培训,不能同一个方法用到底,即使企业性质类似,学校设定的课程和开发的讲义也要有所区别,根据企业职工的不同类型,差异化、分层次地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
 
  企业培训的主体是受训企业和职工,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主体有时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建立校企联动机制,通过培训沙龙、论坛、俱乐部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培训需求。学校还可邀请培训主体参与培训项目的开发、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师资的审核、考核标准的制订等,让培训变得更加实用和贴近企业。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