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青年报 >

“工匠精神”应在普通人身上永久闪光

2017-02-27 10:27:18 中国青年报 若尘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2016年年末,《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葛优瘫”“蓝瘦,香菇”等从上百个候选语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流行词汇。

  2016年年末,《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葛优瘫”“蓝瘦,香菇”等从上百个候选语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流行词汇。

 
  笔者以为,所谓“流行”大多都是指一时半会儿的,尤其是不少反映社会热点的网络流行语,有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这些年,《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发布年度流行语,回想过去几年的“流行语”,有的早已消失不见,陷入了“流行即过时”的怪圈,少部分则积累沉淀,成为一种常用常新的词汇。考察“工匠精神”的内涵,它当然不是仅仅代表了某一个社会热点,所谓“精神”,更应该是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历久弥新的价值观,甚至融入每一个普通人的血液之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当下,提到“工匠精神”,我们往往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大国工匠”以及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身上。毋庸置疑,他们是高精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做事追求完美和极致,有着我们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但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绝不是仅仅止于少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它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当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工匠精神”,这种文化氛围和积淀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社会价值所在。
 
  日本的“工匠精神”广为世界流传,恐怕正是体现在普通人的细微之处:日本“国宝级匠人”新津春子在东京羽田机场负责保洁工作,一干就是21年,而该机场也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素有“煮饭仙人”之称的村孟,50多年专心只做一件事情,煮出一碗好吃的米饭,以这般对生活的热爱、执着、认真与踏实,将普通的白米用心打造出令顾客赞不绝口的极致产品;“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利辉,从事家具制作54年的手工匠人,专门制造高级定制家具,其客户包括天皇,公司员工只有几十人,现在年销售额却在11亿日元左右……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在制造业有着很好的体现,各行各业都能充分地渗透这种精神。当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体现出“工匠精神”的案例,还需要我们更多地用发现的眼睛去挖掘这些“手艺人”“技术能手”,给予他们更多常态化的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逐步形成“崇尚技能”的舆论氛围,而不是流于追逐热点似的集中报道之后就再也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让“工匠精神”真正地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提升整个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恐怕还需要更多制度上的铺垫,包括从根本上重视和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技术型人才的收入、彻底扭转人们对名校、对学历的追捧等。
 
  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是2016年职业教育领域的热度词汇,它应该是每一个行业领域所传达出来的职业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历史地讲,职业教育本就不是精英教育,它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的技能应用型“劳动者”为己任。如果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能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一种素养,都能以严谨、细致、追求极致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形成更多的专业品牌,那么,每个行业也必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整个国家的创新也会被注入强有力的社会和文化基因。
 
  可以说,“工匠精神”唯有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闪光,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到那时,“工匠精神”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年度流行语,更会上升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成为一种辨识度极高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