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下帷幕,我国52名选手在47个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国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刚刚,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下帷幕,我国52名选手在47个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国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布扎比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不仅获得了多项冠军,还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揽入怀中,2021年将在上海举行。
10月21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凯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隽辉/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陈述阶段,通过视频发表致辞并指出,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带动中国全国民众尤其是近两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让中国人民有机会为世界技能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如今申办成功,上海市已承诺,将举办一届富有新意、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能大赛。
这一赛事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也有人将之比喻为草根们的“造梦舞台”。对于不少冠军选手来说,世界技能大赛的确把他们送上了“人生之巅”——他们有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有从洗发妹做起的理发师,有曾是沉迷游戏的“顽劣少年”,而桂冠加身后的他们,有的拿到了百万元奖励,有的享受副教授待遇或国务院特殊津贴,可以说由于技能精湛而成功“逆袭”。
很久远以前,我们的祖先崇尚图腾,显然那是带有历史局限性的信仰;后来我们崇尚学历,事实证明学位证书也未必能在职场通行。但眼下,崇尚技能的时代已然到来。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并于2015年发布了第一个制造业发展十年战略《中国制造2025》,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由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为被需要,所以珍贵。可以说,这是个技能大有可为的时代,尤其是青年更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毕竟“好风凭借力”“时势造英雄”。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1%,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2016年年底我国人口总量约13.8亿,劳动年龄人口9.07亿,其中技能劳动者1.65亿人,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而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其数量和质量离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尚有距离,“全民技能”道长且艰。
同时于个人而言,这也是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几乎每天都在刷新人类的极限,人工智能大军正在赶来,在这个苟日新日日新的世界,你现今所傍身的技能能否保障你在明天仍能安身立命?如果你不能升级自己,或许就像旧版的office 2017般下架。
因此,技能不是任何人的特权,不只是属于所谓的“草根”或精英,也不仅是属于年轻人或年长者,而是属于全民,且这个时代为全民崇尚技能提供了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无需“刷脸”,但需拼实力,只要你努力去做,努力做好,努力做到极致,就有机会实现心之所愿,这或许也正是奋斗的价值所在。
并且,“技能”不仅关乎个人的“饭碗”,也关乎尊严,毕竟一个不被需要的人又将如何存在?而技能本身所蕴涵的“工匠精神”也正成为“国民热词”,其核心便是“追求卓越、不断学习”,在笔者看来,就是“要么升级换代,要么被淘汰”。
然而,要带动中国全国民众尤其是近两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首先需要给技能一片“天”,一片可望亦可及的“天”,打开人们对技能、技工的想象空间及其能实现的可能性,而不再是“技能人才再出众,也还是工人一个”“读技校是考不上大学后没有办法的出路”类似的狭隘偏见。
在这里,不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而是“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和技能人才长期以来偏低的待遇和地位所致。所以,我们需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才能“实打实”地刷新人们的“技能观”,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最后谁能在这片天地间大展拳脚,那就各凭本事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23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