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响起,红旗飘扬,浪潮般的欢呼声一层盖过一层……中国做到了,跃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奖牌榜、金牌榜榜首。
国歌响起,红旗飘扬,浪潮般的欢呼声一层盖过一层……中国做到了,跃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奖牌榜、金牌榜榜首。
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创造了中国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但奖牌作为一副双面镜,既可彰显我们的优势,亦可反映出我们的不足之处。
因此,当滚烫的情绪平复,也是时候理性去看过去的荣光,去思考未来的征程。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的刘晓,这段时间一直关注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动态及参赛国家的奖牌榜。在他看来,从近几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奖牌获得国家的分布中,会发现部分优势国家的奖牌项目跟这些国家的优势主导产业呈现高度相关性,如韩国的信息化产业,日本的电器、汽车产业,巴西的建筑类等项目成绩一直很强势。
反观我国,尽管已跃居奖牌榜、金牌榜榜首,“但从大赛的获奖项目分布来看,尽管较之以往在获奖覆盖面上有了很大提升,但获奖项目还多停留在一些‘偏软’的技巧类项目,而真正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未来前沿产业的项目成绩有所欠缺,诸如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刘晓说。
此外,据刘晓分析,从区域上来看,42枚奖牌中有近40枚出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占比达到95%。“这反映出三大经济圈产业发达,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在东、中、西部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刘晓说。
在此次大赛中,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技能强国的表现,比如英国仅获得1枚金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的金牌数为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士、韩国、巴西等国却异军突起跻身前列。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张瑞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同国家所取得的成绩与该国对这一比赛的重视程度有关。我国及相关部门很重视这一比赛,把这一赛事作为激励青年学习技能的良好契机和平台,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国家意志。其实,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也是如此,甚至韩国、俄罗斯总统都会亲自接见参赛选手。而德国、美国等部分国家则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有的由民间行业或协会组织来进行小范围选拔来参赛。
“我国技能界渴望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金,这不一定是‘金牌至上’,而是希望以冠军的‘粉丝’效应吸引更多人关注技能,参与到技能中来。”刘晓表示。
但让刘晓担忧的是,此次中国“大获全胜”无疑给中国的技能人才教育打了一剂兴奋剂,“但是否会引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观由过去的‘唯国赛论’变成了‘唯世赛论’。假如我们的办学者都盯着这个目标,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失去原有的初衷”。
然而,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焊接项目专家组组长刘景凤看来,我们应从中学习到世界技能组织的职业标准,这个过程是对技能教育全方位的推动。
张瑞也认为,世界技能大赛职业标准的制定反映了全球该行业内具有代表性企业的意见,可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提供标杆和参考,在教学实践、企业生产中对接“世赛标准”,将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制造水平。
前往阿布扎比观摩世界技能大赛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晓雷从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让技能活动对普通大众开放,“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是开放的,普通民众都可以进入比赛现场进行参观学习,而我们国内的技能比赛或活动很多是封闭的,与公众相对隔绝”。
刘景凤则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大技能教育的投入,除了基础设施投入,还要注重日常技能培训费用的投入,要站在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培养各类技能人才,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真正让全民崇尚技能,关注技能,并参与到技能活动中来。
显然,想要实现从技能大国向技能强国的转变,仅靠为数不多的技能冠军是不够的。
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曾表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只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而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提供人才保证。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06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