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教学改革 >

吹响高职课堂革命的“集结号”

2018-01-10 13:15:05 《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要坚持内涵发展,要来一次深刻的课堂革命”,他强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要从“心灵、内容、方法和技术、服务和管理”进行一场课堂革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如何进行课堂革命?

  高职教育呼唤课堂革命
 
  高职院校课堂具有自身特殊性。高职课堂主体更为多元。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职业教育是双主体办学,教师队伍是双师结构,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如何保证、如何提升?双师团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分工、如何协同?高职生源日益多元化,分类考试招生已占高职生源的一半以上,即使同为普通高中生源,高考成绩离散度也很大,高职课堂众口难调。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让以前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的学生爱上课堂?如何增强课堂包容性,为不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高职课堂形态更为多样。按照要求,高职实践性教学课时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高职课堂早已不是“粉笔加黑板”,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课堂比比皆是,课堂环境千差万别,很多课堂已走出校门。这要求我们时时追问,课堂在哪里,课堂阵地如何守?高职课堂内容更为多变。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步变化,课堂应该是“活”的,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如何保证内容变化的及时性,如何在不断变化中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性?高职课堂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更为主动地开展一场课堂革命。
 
  在坚守与重塑中推进系统性变革
 
  课堂革命,当然不是革掉课堂的命,而是强化“一切教改到课堂”的鲜明导向,凝聚“课堂第一阵地”的共识,夯实课堂在学校各要素、教育各环节中的核心地位,筑牢课堂主阵地,重塑课堂价值。
 
  老师是课堂革命的主体,也是革命的对象。有好老师,才有好课堂;要改变课堂,先要改变老师。一是要增强老师课堂意识。谁站在课堂之上,谁就决定了教育质量,谁就要肩负起提升教育质量的重任。老师的魅力在课堂,老师的价值在课堂,要引导老师把“打造优质课堂”作为毕生职业信念和不懈追求,使向课堂要质量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行动。二是要赋予老师改革权利。教无定法,课堂改革源自每位老师、一个个课堂的生动实践。老师是课堂的“总导演”,改革进程中要充分信任老师、依赖老师,给予老师大展身手的舞台,让真正懂业务的人有更多的话语权。只有当老师站在课堂上有地位、有尊严、有荣耀,才会激发他们改革教学、提升质量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是课堂革命得以落地生根的根本所在。三是要提升老师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较之其他教育类型,高职老师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进;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决定了较之其他时期,现在高职老师知识更新频率更快,提升教学能力的要求更为急迫。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把教师培养作为课堂革命的先导工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增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服务学生成长的本领。
 
  课程是课堂的重心所在,也是革命的主攻点。课程与课堂互为实现的载体,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课程紧跟产业变化,是常新常讲的;课堂适应学生需求,是常讲常新的。高职课程建设要突出两个适应性,即:外部适应性,更好地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内部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成长需要。要把握两个着力点,即:体系重构,增强课程建设的大局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课程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及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内容优化,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使课程“活”起来。
 
  课堂革命的战场在课堂,战线在全校。课堂革命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系统性工程。要在全校形成向课堂要质量的思想共识,树立鲜明的课堂价值观,集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推动与课堂革命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技术支撑环境、考核评价和保障支持体系改革,做到同步跟进,甚至前置先行,完善课程革命的顶层设计,形成课堂革命的政策合力。
 
  为课堂革命插上信息技术之翼
 
  课堂革命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更是教育技术的飞跃。最近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已迎来2.0时代,要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只有占领教学主阵地,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课堂也只有拥抱信息技术,才能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革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重塑课堂方面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首先,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便捷的获取方式、高效的共享途径,把课堂与世界相连,大大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其次,虚拟现实、虚拟仿真的应用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符合体验式学习认知规律,可有效破解“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再次,在线直播、空间教学等新形态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颠覆了课堂组织模式,开辟了课堂教学新境界。最后,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全体参与、实时互动、即时反馈、全程监控,使老师动态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单纯的手段革新,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信息化必须超越技术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形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发挥作用,引领教学模式变革,推动教学质量跃升。
 
  课堂革命,就是要去松散疏管之弊、兴立德树人之利,就是要破传统时空之拘囿,立开放共享之新态,掀起一场向课堂要质量的革命,打造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的课堂,使课堂成为有激情、有温度、有智慧的人才培养主战场。
 
  作者
 
  郭庆志,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中心主任
 
  聂庆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8年1月10日10版